消浮肿穴位图
在中医理论中,有多个穴位对于消浮肿有一定作用,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头面部穴位 阳白穴 位置:位于头部,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
功效:可改善眼睑浮肿等头面局部症状,刺激该穴能促进眼部周围气血运行,减轻水肿。
按摩方法:用食指或中指指腹按压阳白穴,力度适中,每次按压3 - 5分钟,每天可进行3 - 4次。
承泣穴 位置: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功效:常用于缓解眼部浮肿、迎风流泪等问题,能调节眼部经络气血,消除局部水湿停滞。
按摩方法:将食指指腹轻轻放在承泣穴上,轻柔地按揉,注意力度要轻,避免压迫眼球,每次按揉2 - 3分钟,每日3次。
躯干部穴位 水分穴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
功效:对全身性水肿,尤其是腹部水肿有一定调节作用,可促进体内水液代谢,利于消肿。
按摩方法:以手掌心对准水分穴,顺时针方向摩腹,范围可适当扩大至整个腹部,每次摩腹5 - 10分钟,每天1 - 2次。
气海穴 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功效:具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调理冲任的作用,有助于增强人体气化功能,推动水液代谢,减轻水肿。
按摩方法:用拇指或中指按压气海穴,按压时稍用力,以有酸胀感为宜,每次按压3 - 5分钟,每日2 - 3次。
四肢部穴位 足三里穴 位置: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功效:作为保健要穴,能调节脾胃功能,脾胃运化正常有助于水湿代谢,从而减轻身体浮肿,尤其对下肢水肿效果较好。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足三里穴,力度由轻到重,以局部有明显酸胀感为度,每次按压5 - 10分钟,每天早晚各1次。
三阴交穴 位置: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功效:可健脾益血、调肝补肾,促进肝脾肾三脏对水液的代谢和调节,对女性经期水肿等有一定缓解作用。
按摩方法:用拇指或食指指腹按揉三阴交穴,每次按揉3 - 5分钟,每天2 - 3次,两侧穴位可交替进行。
阴陵泉穴 位置: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功效:是脾经的合穴,能健脾利湿、通利小便,促进体内多余水分排出,有效减轻水肿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按压阴陵泉穴,力度适中,以产生酸麻胀感为宜,每次按压3 - 5分钟,每日3 - 4次。
消浮肿穴位图(1)
消浮肿穴位图(2)
消浮肿穴位图(3)
消浮肿穴位图(4)
消浮肿穴位图(5)
消浮肿穴位图(6)
消浮肿穴位图(7)
消浮肿穴位图(8)
消浮肿穴位图(9)
消浮肿穴位图(10)
消浮肿穴位图(11)
消浮肿穴位图(12)
消浮肿穴位图(13)
消浮肿穴位图(14)
消浮肿穴位图(15)
消浮肿穴位图(16)
消浮肿穴位图(17)
消浮肿穴位图(18)
消浮肿穴位图(19)
消浮肿穴位图(20)
消浮肿穴位图(21)
消浮肿穴位图(22)
消浮肿穴位图(23)
消浮肿穴位图(24)
消浮肿穴位图(25)
消浮肿穴位图(26)
消浮肿穴位图(27)
消浮肿穴位图(28)
消浮肿穴位图(29)
消浮肿穴位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