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颈后面穴位图
脖颈后面分布着多个重要穴位,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风池穴 位置:位于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
功效:此穴为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具有平肝息风、祛风解毒、通利官窍的作用。
可用于治疗头痛、眩晕、失眠、耳鸣、耳聋等内风所致的病症,以及感冒、鼻塞、目赤肿痛、口眼歪斜等外风引起的疾病。
主治病症举例:经常按摩风池穴对高血压患者的头痛、头晕症状有一定缓解作用;对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头痛、鼻塞等,刺激该穴位也能起到辅助治疗效果。
按摩方法:双手拇指分别按在两侧风池穴上,其余四指附在头部两侧,适度用力按揉,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每次按揉3 - 5分钟,每天可操作多次。
天柱穴 位置:在颈后区,横平第2颈椎棘突上际,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功效:属足太阳膀胱经,有清头明目、强筋骨的功效。
主要用于改善头痛、项强、肩背痛、鼻塞、目视不明等症状。
主治病症举例:长期伏案工作导致颈部肌肉紧张、疼痛,按摩天柱穴可有效缓解不适;对于视力疲劳、眼睛干涩等情况,刺激此穴也有一定益处。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天柱穴,力度适中,以产生酸麻胀感为宜,每次按压2 - 3分钟,每日2 - 3次。
大椎穴 位置:位于脊柱区,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功效:为督脉与手足三阳经的交会穴,有解表清热、疏风散寒、通阳理气、截疟止痛等作用。
可用于治疗外感病,如恶寒发热、咳嗽、气喘等,还能缓解颈椎病、肩周炎等引起的颈部及肩部疼痛。
主治病症举例:在感冒初期,艾灸大椎穴可帮助人体发散风寒,减轻感冒症状;对于颈椎病患者出现的颈部僵硬、疼痛,针刺或按摩大椎穴能起到疏通经络、缓解疼痛的效果。
按摩方法:可采用指压法,用食指和中指并拢,垂直用力按压大椎穴,每次按压3 - 5分钟,每天数次;也可用热毛巾热敷大椎穴,每次15 - 20分钟,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疗效。
哑门穴 位置:在颈后区,第2颈椎棘突上际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功效:归属于督脉,有息风清神、开窍利咽的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暴喑、舌缓不语、癫狂痫、头痛、项强等病症。
主治病症举例:对于突然失音、语言不利等情况,刺激哑门穴可能会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在治疗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神志异常方面,该穴位也可作为辅助治疗穴位。
按摩方法:按摩时需格外谨慎,因为该穴位深部接近延髓。
一般用食指或中指指腹轻轻点按,力度要轻,每次点按1 - 2分钟,每日1 - 2次。
非专业人士如需刺激此穴位,建议先咨询医生。
脖颈后面穴位图(1)
脖颈后面穴位图(2)
脖颈后面穴位图(3)
脖颈后面穴位图(4)
脖颈后面穴位图(5)
脖颈后面穴位图(6)
脖颈后面穴位图(7)
脖颈后面穴位图(8)
脖颈后面穴位图(9)
脖颈后面穴位图(10)
脖颈后面穴位图(11)
脖颈后面穴位图(12)
脖颈后面穴位图(13)
脖颈后面穴位图(14)
脖颈后面穴位图(15)
脖颈后面穴位图(16)
脖颈后面穴位图(17)
脖颈后面穴位图(18)
脖颈后面穴位图(19)
脖颈后面穴位图(20)
脖颈后面穴位图(21)
脖颈后面穴位图(22)
脖颈后面穴位图(23)
脖颈后面穴位图(24)
脖颈后面穴位图(25)
脖颈后面穴位图(26)
脖颈后面穴位图(27)
脖颈后面穴位图(28)
脖颈后面穴位图(29)
脖颈后面穴位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