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上各个穴位图
背部有众多重要穴位,分属不同经络,对调节身体机能、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都有重要作用。
以下按照经络为你介绍: 督脉穴位 大椎穴 位置: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低头时,颈部后方最突出的骨头下方的凹陷处即是。
功效:解表清热、疏风散寒、通阳理气。
主治:热病、疟疾、恶寒发热、咳嗽、气喘等外感病证;骨蒸潮热;癫狂痫证、小儿惊风等神志病证;项强、脊痛;风疹,痤疮 。
身柱穴 位置:在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可先找到大椎穴,向下数三个椎体棘突下的凹陷处就是身柱穴。
功效:宣肺清热、宁神镇痉。
主治:身热头痛、咳嗽气喘、惊厥、癫狂、脊背强痛等 。
常用于小儿强身保健,有增强抵抗力的作用。
命门穴 位置:在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约与肚脐相对。
功效:温肾壮阳、填精补髓、强健腰膝。
主治:虚损腰痛、遗尿、泄泻、遗精、阳痿、早泄、赤白带下、胎屡坠、五劳七伤、头晕耳鸣、癫痫、惊恐、手足逆冷等 。
对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疾病有较好的调理作用。
足太阳膀胱经穴位 肺俞穴 位置:在脊柱区,第3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旁开1.5寸的定位方法是以脊椎棘突为中点,向两侧量取两横指宽(食指和中指并拢)。
功效:疏风清热、宣肺止咳、养阴润肺。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鼻塞、骨蒸潮热、盗汗等肺系病症。
常用于治疗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心俞穴 位置:在脊柱区,第5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功效:宁心安神、通络止痛。
主治:心痛、惊悸、失眠、健忘、癫痫、盗汗等心系病症。
对心脏功能有调节作用,可缓解心悸、心烦等症状。
肝俞穴 位置:在脊柱区,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功效:疏肝利胆、养血明目。
主治:胁痛、黄疸、目赤肿痛、目视不明、眩晕、夜盲、癫狂痫等肝胆及眼部病症。
对于肝脏疾病和眼部不适有一定的调理功效。
脾俞穴 位置:在脊柱区,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功效:健脾和胃、利湿升清。
主治:腹胀、纳呆、呕吐、泄泻、痢疾、便血、水肿等脾胃病症。
常用于改善脾胃功能,治疗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问题。
肾俞穴 位置:在脊柱区,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功效:滋阴壮阳、补肾益气、利水强腰。
主治:头晕、耳鸣、耳聋、腰酸痛等肾虚病症;遗尿、遗精、阳痿、早泄、不育等生殖泌尿系统疾病。
对肾脏功能有较好的调养作用。
委中穴 位置:位于膝后区,腘横纹中点。
在膝盖后面的横纹中央,两条肌腱之间。
虽然不完全在背部,但它是膀胱经上的重要穴位,常与背部穴位配合使用。
功效:舒筋活络、凉血解毒、清热利湿。
主治: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症;腹痛、急性吐泻等急症;小便不利,遗尿;丹毒,皮肤瘙痒,疔疮。
常用于缓解腰部疼痛和下肢疲劳。
背上各个穴位图(1)
背上各个穴位图(2)
背上各个穴位图(3)
背上各个穴位图(4)
背上各个穴位图(5)
背上各个穴位图(6)
背上各个穴位图(7)
背上各个穴位图(8)
背上各个穴位图(9)
背上各个穴位图(10)
背上各个穴位图(11)
背上各个穴位图(12)
背上各个穴位图(13)
背上各个穴位图(14)
背上各个穴位图(15)
背上各个穴位图(16)
背上各个穴位图(17)
背上各个穴位图(18)
背上各个穴位图(19)
背上各个穴位图(20)
背上各个穴位图(21)
背上各个穴位图(22)
背上各个穴位图(23)
背上各个穴位图(24)
背上各个穴位图(25)
背上各个穴位图(26)
背上各个穴位图(27)
背上各个穴位图(28)
背上各个穴位图(29)
背上各个穴位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