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虚按摩穴位图
血虚是中医术语,指人体血液亏虚,不能濡养脏腑、经络、组织等而出现的一系列衰弱证候。
通过按摩一些特定穴位,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养血补血、促进气血运行的作用,改善血虚症状。
以下为您介绍一些常用穴位: 足三里 位置: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简便取穴法:站位弯腰,同侧手张开,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其余四指向下,中指指尖处即为足三里。
功效: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等作用。
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刺激足三里可促进脾胃运化功能,增强气血生成。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穴位,每次左右腿穴位各按摩3 - 5分钟,以局部产生酸麻胀的感觉为宜,每日可按摩1 - 2次。
三阴交 位置: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可在内踝尖向上量4横指宽处,胫骨内侧缘后方摸到凹陷处即为此穴。
功效:三阴交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三条阴经的交会穴。
具有健脾益血、调肝补肾等功效,能促进肝藏血、脾统血和肾藏精生髓化血的功能,从而改善血虚状况。
按摩方式:用拇指或食指指腹轻柔地按揉穴位,两侧穴位各按摩3 - 5分钟,力度适中,以穴位处微微发热、有酸胀感为佳,早晚各按摩一次。
血海 位置: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简便取穴时,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即是血海穴,反之,对侧亦然。
功效:血海穴属于足太阴脾经,有化血为气、运化脾血的作用,是调理血症的要穴,能够养血活血、引血归经,对血虚引起的面色萎黄、头晕眼花等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按摩手法:用大拇指指腹按揉血海穴,每次每侧穴位按摩2 - 3分钟,频率约每分钟60 - 80次,以穴位局部有明显的酸胀感为度,每天可按摩2 - 3次。
关元 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功效:关元为任脉穴位,是人体元气汇聚之处,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
刺激关元穴可鼓舞一身之阳气,阳气充足则能推动血液运行,有助于改善血虚症状,增强身体抵抗力。
按摩办法:将双手搓热后,重叠放在关元穴上,以顺时针方向轻柔打圈按摩,每次按摩5 - 10分钟,以腹部微微发热为宜,每日1 - 2次。
气海 位置: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功效:气海穴同样归属任脉,有温养益气、扶正固本的作用。
气能生血,通过按摩气海穴,可使人体气机通畅,促进气血的生成与运行,对血虚有一定的调养效果。
按摩措施:用食指和中指并拢,按压在气海穴上,稍微用力,以穴位有酸胀感为度,每次按压3 - 5分钟,每天可操作1 - 2次。
按摩穴位对血虚有一定的辅助调理作用,但如果血虚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 。
血虚按摩穴位图(1)
血虚按摩穴位图(2)
血虚按摩穴位图(3)
血虚按摩穴位图(4)
血虚按摩穴位图(5)
血虚按摩穴位图(6)
血虚按摩穴位图(7)
血虚按摩穴位图(8)
血虚按摩穴位图(9)
血虚按摩穴位图(10)
血虚按摩穴位图(11)
血虚按摩穴位图(12)
血虚按摩穴位图(13)
血虚按摩穴位图(14)
血虚按摩穴位图(15)
血虚按摩穴位图(16)
血虚按摩穴位图(17)
血虚按摩穴位图(18)
血虚按摩穴位图(19)
血虚按摩穴位图(20)
血虚按摩穴位图(21)
血虚按摩穴位图(22)
血虚按摩穴位图(23)
血虚按摩穴位图(24)
血虚按摩穴位图(25)
血虚按摩穴位图(26)
血虚按摩穴位图(27)
血虚按摩穴位图(28)
血虚按摩穴位图(29)
血虚按摩穴位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