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娑罗子的功效与作用
凡以疏理气机为主要作用、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药物,称为理气药,又名行气药。
娑罗子也叫索罗果,是一个十分偏冷背的中药材,但《中国药典》仍有收载,并且全国各地的炮制规范也多有收录。七叶树和天师栗也常是公园以及道路绿化的树木,如果留心就会看到。

来源:为七叶树科植物七叶树、浙江七叶树或天师栗的干燥成熟种子。娑罗子霜降后果实成熟时采收,剥去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生用。
产地:主产于陕西、河南、浙江、江苏、四川等地。
相关名字:莎婆子(《百草镜》),武吉(《杨春涯经验方》),苏罗子(《药材资料汇编》),开心果(《江苏植药志》),索罗果(《陕西中药志》),梭椤子(《陕西中草药》)。
性味归经:甘,温。归肝、胃经。
功效:疏肝解郁,和胃止痛。
性状鉴别:


本品呈扁球形或类球形,似板栗,直径1.5~4cm。表面棕色或棕褐色,多抽皱,凹凸不平,略具光泽;种脐色较浅,近圆形,约占种子面积的1/2至1/4;其一侧有1条突起的种脊,有的不甚明显。种皮硬而脆,子叶2,肥厚,坚硬,形似栗仁,黄白色或淡棕色,粉性。无臭,味先苦后甜。
主治病证:
胸闷胁痛、脘腹胀痛,妇女经前乳房胀痛。
本品既能疏肝解郁以行滞,又能理气宽中以和胃。治疗肝胃气滞之胸闷胁痛、脘腹胀痛等证,常与八月札、佛手等配伍;若治经前乳房胀痛,可与路路通、香附、郁金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3~9g。
使用注意:气阴虚患者慎服。
古籍摘要:
《本草纲目拾遗》:“宽中下气,治胃脘肝膈臌胀,疳积疟痢,吐血劳伤,平胃通络。”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娑罗子含三萜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从三萜皂苷中已分离出七叶皂苷。七叶树种子含脂肪油、淀粉、纤维素、粗蛋白,脂肪油主要为油酸和硬脂酸的甘油酯。
2.药理作用:娑罗子所含七叶皂苷有抗炎作用;七叶皂苷对大鼠脑水肿有保护作用;娑罗子水煎剂可明显抑制胃酸分泌,对胃酸相关性胃粘膜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婆罗子总皂苷对人和动物(大鼠、羊)的精子均有明显的体外杀精作用,对阴道和阴茎粘膜无刺激性,无全身毒性,是一种很有希望的杀精子剂。
3.临床研究:蒲贝娑罗子煎(蒲公英、浙贝、娑罗子、香附、白芍等)治疗胃脘痛50例,结果总有效率94%(陕西中医,2001);娑罗子提取物娑罗子皂苷16~18mg加入10%葡萄糖液中静滴治疗脑外伤、良性颅内高压症、脑手术后等45例,有效率91%(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85);还可用于治疗心绞痛、高脂血症(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87);娑罗子皂苷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能迅速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增加呼吸流速峰值,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中国医师杂志,2000)。另有用娑罗子皂苷制剂治疗肛管水肿等。
4.不良反应:儿童对β—七叶皂苷钠比较敏感,在国外曾有5例儿童因用药过量(常用量的10~20倍)而导致肾功能衰竭。国内有2例服用娑罗子出现咽喉部不适、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报道(江苏中医,1997)。
注:内容来自教材和网络,文中涉及所有方剂药物及治法为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
- 上一篇:中药海蛤壳的功效与作用
- 下一篇:中药黄药子的功效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