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小知识 > 健康常识 > 详情

中药旋覆花的功效与作用

本节药物,味多辛苦,性多温燥,主归肺、脾、肝经,有温肺祛寒,燥湿化痰之功,部分药物外用有消肿止痛的作用。温化寒痰药,主治寒痰、湿痰证,如咳嗽气喘、痰多色白、苔腻之证;以及由寒痰、湿痰所致的眩晕、肢体麻木、阴疽流注,以及疮痈肿毒。临床运用时,常与温散寒邪,燥湿健脾的药物配伍,以期达到温化寒痰、湿痰的目的。

温燥之性的温化寒痰药,不宜用于热痰、燥痰之证。

中药旋覆花的功效与作用

来源:旋覆花为菊科植物旋覆花或欧亚旋覆花的头状花序。夏、秋二季花开时采收,除去杂质,阴干或晒干。生用或蜜炙用。

相关名字:金沸草[全草]、六月菊、鼓子花、滴滴金、小黄花子、金钱花、驴儿菜。

产地:主产于河南、河北、江苏、浙江、安徽等地。

性味归经:苦、辛、咸,微温。归肺、胃经。

功效:降气行水化痰,降逆止呕。

性状鉴别:

中药旋覆花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旋覆花的功效与作用

本品呈扁球形或类球形,总苞呈覆瓦状排列,苞片披针形或条形,苞片及花梗表面被白色茸毛,舌状花1列,黄色,多卷曲常脱落,先端3齿裂;管状花多数,棕黄色,先端5齿裂;子房顶端有多数白色冠毛,体轻,易散碎。气微,味微苦。

主治病证:

旋覆花既可清除寒痰又可消热痰,如寒痰可与荆芥、生姜、法半夏同用;如是热痰可与瓜蒌、桑皮同用。

1.咳喘痰多,痰饮蓄结,胸膈痞满。

本品苦降辛开,降气化痰而平喘咳,消痰行水而除痞满。治寒痰咳喘,常配苏子、半夏;若属痰热者,则须配桑白皮、瓜蒌以清热化痰;若顽痰胶结,胸中满闷者,则配海浮石、海蛤壳等以化痰软坚。

2.噫气,呕吐。

本品又善降胃气而止呕噫。治痰浊中阻,胃气上逆而噫气呕吐,胃脘痞鞕者,配代赭石、半夏、生姜等,如旋覆代赭汤(《伤寒论》)。

此外,本品配香附等,还可治气血不和之胸胁痛,如香附旋覆花汤(《温病条辨》)。

用法用量:煎服,3~10g;布包。

使用注意:阴虚劳嗽,津伤燥咳者忌用;

因旋覆花花蕾有许多绒毛易刺激咽喉而引起咳嗽,故应用时要包煎。旋覆花临床应用多以生品入药。旋覆花蜜炙后入药可增强润肺祛痰、止咳平喘之力。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结气胁下满,惊悸。除水,去五脏间寒热,补中,下气。

2.《药性论》:“主肋胁气,下寒热水肿,主治膀胱宿水,去逐大腹,开胃,止呕逆不下食。”

3.《本草汇言》:“旋覆花,消痰逐水,利气下行之药也。主心肺结气,胁下虚满,胸中结痰,呕吐,痞坚噫气,或心脾伏饮,膀胱留饮,宿水等证。大抵此剂微成以软坚散痞,性利下气行痰水,实消伐之药也。”

4、《本经逢原》:“旋覆花升而能降,肺与大肠药也。其功在于开结下气,行水消痰,治惊悸,祛痞坚,除寒热,散风湿,开胃气,止呕逆,除噫气,故肺中伏饮寒嗽宜之。”

  附药 金沸草

中药旋覆花的功效与作用

为旋覆花的地上部分。性味功效与旋覆花相似,性善疏散。主要用于外感咳嗽痰多之证。煎服,5~10g。

金沸草味咸性温,归脾、大肠经,功于散风寒;化痰饮;消肿毒;祛风湿。主治风寒咳嗽;伏饮痰喘;胁下胀痛;可疮肿毒;风湿疼痛。

注:内容及图片来自教材和网络,仅作科普学习,文中涉及所有方剂药物及治法为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

您可能感兴趣

中药牛膝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牛膝的功效与作用

凡以调畅血脉,通经止痛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活血调经药。本类药物性

中药瓦楞子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瓦楞子的功效与作用

本节药物药性多寒凉,有清化热痰之功,部分药物质润,兼能润燥,部分药物

中药莪术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莪术的功效与作用

凡药性峻猛,以破血逐瘀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破血逐瘀药。本类药物味

中药鸡血藤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鸡血藤的功效与作用

凡以调畅血脉,通经止痛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活血调经药。本类药物性

中药三棱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三棱的功效与作用

凡药性峻猛,以破血逐瘀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破血逐瘀药。本类药物味

中药苦杏仁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苦杏仁的功效与作用

化痰止咳平喘药之止咳平喘药功效:本类药物其味或辛或苦或甘,其性或

中药王不留行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王不留行的功效与作用

凡以调畅血脉,通经止痛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活血调经药。本类药物性

中药斑蝥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斑蝥的功效与作用

凡药性峻猛,以破血逐瘀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破血逐瘀药。本类药物味

中药紫苏子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紫苏子的功效与作用

化痰止咳平喘药之止咳平喘药功效:本类药物其味或辛或苦或甘,其性或

中药月季花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月季花的功效与作用

凡以调畅血脉,通经止痛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活血调经药。本类药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