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的副作用和使用禁忌
白芍的副作用
白芍又名芍药、金芍药,其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具有养血调经、柔肝止痛,敛阴止汗、平抑肝阳,略兼清热的功效。中医常用白芍来泻肝火、平抑肝阳,养阴除烦。可以治疗肝阳上亢、头痛、眩晕、耳鸣、阴虚发热,烦躁易怒等症。中药里的白芍是将植物白芍的根,洗净,除去头尾和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切片的部分。
一,白芍性味酸苦、微寒,功能敛阴止汗、养血调经、平抑肝阳、柔肝止痛。
用白芍时,腹痛拉肚子,可能原因有:
1.药性不对症。
病症之理为胃肠系寒湿,用白芍加重病寒湿之变,所以腹痛拉肚子。
2.过敏禁忌反映。
对白芍过敏,且以肠道过敏为主反映。
3.肠道积气秽浊,不宜酸收药性,食用白芍后反映刺激加强,出现腹痛拉肚子。
4.用药制量、用量大小关系。
白芍具有“双向性"功能作用。
因各人素质与疾病变化不同,及特色特点不同。
不注意应用时,就会让你的胃肠不适痉挛,导致肚子痛拉肚子。
二,临床上用白芍治疗的疾病比较多。
白芍治疗主要以肝胆脾胃失调为特色功用。
临床上对月经不调、痛经、崩漏、胁肋疼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血虚风动、或汗症、腹痛、痢疾等都具有功能性。
白芍还具有补血、抑制血小板集聚、降低血液黏度、保护肝脏、提高免疫功能、改善记忆力、抗炎、增强心肌收缩力、抗心肌缺血等作用。
中药治病,需在整体辨证与用法用量等特色下,使用应用。
是“药三分毒"不管白芍功能较平和,且有一些补血性,都应加强辨证,与防禁忌。
三,制约调节、减轻白芍的副作用。
白芍微寒性,虚寒性腹痛腹泻不宜服用。
如需使用,需在整体辨证下,加配生姜、或干姜、木香等制约减少白芍的副作用。
四:白芍有很多种制法,使用时可分为以下几种:
①炒白芍:它药性缓和,以养血和营,敛阴止汗为主。多用于血虚萎黄,腹痛泄泻,自汗盗汗等症;
②酒白芍:其酸寒泻肝火之性较低,入血分,善于调经止血,柔肝止痛,用于妇女肝郁血虚,胁痛腹痛,月经不调,四肢挛痛等症;
③醋白芍:则善引药入肝,敛血养血、疏肝解郁。
④土炒白芍,兼用土性,善调脾胃,多用来安脾止泻。
五:白芍:养血柔肝敛肝阴
白芍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功效,可以保肝镇痛,能治疗肝脏损害和肝区疼痛。
每日推荐用量:内服,5~10克,大剂量15~30克。
家庭用法:白芍可煎水,去渣取汁煮粥食用。
使用禁忌:
1.白芍性寒,虚寒性腹痛泄泻者忌食。
2.小儿出麻疹期间忌食。
3.服用中药藜芦者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