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分刺、合谷刺及浮刺?详述其操作方法和临床应用。
分刺、合谷刺及浮刺均属于古代针刺手法,是《灵枢·官针》中记载的“九刺”“十二刺”针法内容,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它们的操作方法和临床应用: 分刺 定义:分刺是针刺至肌肉丰厚处,并行针提插捻转,以调节肌肉的气血,使之通畅。
操作方法:直刺进针,深刺至肌肉层,得气后,行提插补泻手法,即将针由深层向上提起,再由浅层向下插入,如此反复操作,以激发经气,调节肌肉的气血运行 。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肌肉痹证,如肌肉酸痛、拘挛等病症。
当人体感受风寒湿邪,闭阻经络肌肉,气血运行不畅,出现肌肉疼痛、僵硬等症状时,可采用分刺法,针刺病变部位的肌肉,疏通局部气血,达到止痛、缓解肌肉痉挛的目的。
例如,对于肩周炎患者肩部肌肉疼痛、活动受限,可在肩部三角肌、冈上肌等肌肉丰厚处运用分刺法。
合谷刺 定义:合谷刺是一种多向浅刺的针刺方法,形似鸡爪状,故又称“鸡足刺”,通过多方向刺激,扩大针刺感应范围,以增强疏通经络气血的作用。
操作方法:先直刺至穴位肌层,然后将针退至皮下,再分别向左右两旁斜刺,使针痕呈鸡爪状。
这种针刺方法可以从多个方向刺激穴位及其周围的组织,激发经气,促进气血流通 。
临床应用:常用于治疗肌肉痹证,尤其是病情较为顽固、范围较广的肌肉疼痛。
例如,对于腰肌劳损患者,腰部肌肉长期疼痛、压痛范围较大,可在疼痛部位选取穴位,采用合谷刺法,从不同角度刺激腰部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症状。
此外,对于四肢关节周围肌肉的慢性疼痛,如膝关节周围肌肉劳损、网球肘等疾病,合谷刺也有较好的疗效。
浮刺 定义:浮刺是一种浅刺针法,其特点是针体在皮下与肌肉之间横向刺入,以激发较浅部位的经气,调节肌肤气血。
操作方法:针身与皮肤呈15°左右夹角,沿皮横刺,将针刺入皮下肌肉之上的部位,不深刺至肌肉层。
进针后不提插、不捻转或轻微捻转,以得气为度 。
临床应用:主要适用于肌肉浅薄处的病痛以及风寒之邪侵袭肌表所致的病症。
如治疗面瘫时,在面部肌肉较薄的部位,如眼周、口周等穴位,可采用浮刺法,轻轻刺激局部经气,促进面部气血运行,改善面部肌肉功能。
另外,对于风寒湿邪侵袭人体肌表,引起的肌肤麻木、不仁等症状,浮刺也能起到温通经络、散寒除湿的作用。
例如,对于颈肩部受风寒后出现的肌肉僵硬、轻度疼痛,在颈肩部的穴位采用浮刺法,可有效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