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儿》阅读答案
由于不清楚具体针对《柳叶儿》设置的阅读题目,以下我给出一套较为全面的阅读试题及答案示例,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参考。
《柳叶儿》阅读试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又是柳叶儿抽芽的季节了。
每当看到那一片片打着细卷儿,在暖和的阳光里慢慢舒展的柳叶儿时,我总忍不住要伸手去摘一片来,放在嘴里嚼着,慢慢品尝一番那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儿。
柳叶儿救过我的命。
那一年春天,地里的野菜吃光了,前一年的干地瓜秧吃光了,榆树皮吃光了,大家又抢柳叶儿……那一年,我八岁。
柳叶,自然在嫩的时候最好吃,老了,便又苦又硬,难以下咽。柳叶儿一长出来,便长得风快,能够吃的日子,只有那么七八天,至多十几天。
那些天,全家最乐的是我。
柳叶儿,是要抢的。低处的,几天就被大人们抢光了。他们在长杆上绑一把镰刀,咔嚓咔嚓把树枝全割下来,一抱一抱运回家去,柳叶儿捋下来吃,树枝儿烧火。高处的,大人没办法,这正好有了我的用武之地。
我的淘气,本来就是出了名的。从小就喜欢上树爬高来逞能。谁说这树太高,没人能爬上去,我就两脚一甩,鞋飞出去,猴一样“噌噌”地一直爬到最高点,爬到底下人越是不让上、越是嚷着危险的那根枝上去,抱住树枝,哗哗地摇,摇得我自己的身子随着树枝弹过来,弹过去,摇得底下人一个劲地喊叫,一片惊慌,才得意洋洋地溜下树来。便是家里人知道,挨一顿骂,或是挨一巴掌,嘴里哇哇地哭,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我和三叔每天都是在太阳出来之前,露珠儿还在树叶儿上的时候,就去抢柳叶儿的。近处的抢完了,就往远处。
天蒙蒙亮,眼睛还没有睁开,早春的空气里是一片湿润润的清凉。我和三叔一高一矮;一前一后,踩着村边的小道,一直走到村南那飘着一团淡淡晨雾的小河边。河水缓缓地流着,平静得连一个泡沫都没有,只有远处的小石桥下,偶尔传来一两声“哗啦哗啦”的水响。三叔先找到一棵树,大概认为值得上吧,就叫我过去。我走过去仰头看看,一下甩脱了鞋。脚丫子猛地踩到冰凉的硬地上,牙齿都咯嘣嘣响。我赶紧把裤带勒紧,手上吐口唾沫,抱住树干,缓一缓劲,便飕飕地爬上去。衣服扣子开了,肚皮蹭着了树干,凉飕飕的。树上的露珠滴进脖子,滚下去,通身又是一阵阴凉。
我从上而折了树枝往下扔,三叔仰着头在下边捡,一会儿便折下来一大抱。这时候,太阳出来了,老远老远淡青色的天边上,兀然跳出半轮鲜红,那红光便立刻远远地罩过来,像要把人化了进去。我看痴了,三叔便仰头问我:“你看什么?”我说:“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
柳枝儿抱回家来,奶奶便把柳叶儿捋进盒里、筐里,然后烧一锅开水煮,煮好之后,又捞进凉水里泡。往往要泡一两天,换三五次水,再攥干了剁碎,放上葱花、盐,做菜糊糊粥吃,有时候还会抓上一小把黑豆,喝儿口粥,吃到一个黑豆,满心里香得不行。
最好吃的当然是用它来包菜包子,里面还要再放一丁点儿肉,那才香呢。把柳叶儿切得极细,剁上点儿剁碎的猪肉,包出的包子,一口咬下去,那味道真是永世难忘。
文章围绕“柳叶儿”写了哪些事情?请简要概括。
文中说“那些天,全家最乐的是我”,为什么?
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天蒙蒙亮,眼睛还没有睁开,早春的空气里是一片湿润润的清凉。我和三叔一高一矮;一前一后,踩着村边的小道,一直走到村南那飘着一团淡淡晨雾的小河边”这段话。
“我”把太阳比作“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请分析这个比喻的妙处。
作者在回忆童年往事时,饱含着怎样的情感?
答案
主要写了以下事情:回忆柳叶儿抽芽的季节;讲述柳叶儿是在饥荒年代救命的食物;描述抢柳叶儿的情景,包括大人抢低处的,“我”爬高抢高处的;叙述“我”和三叔早起去抢柳叶儿的过程;介绍柳叶儿的吃法,如做菜糊糊粥、包菜包子等。
因为在那个饥荒的年代,抢柳叶儿是一件重要的事,而“我”从小喜欢上树爬高逞能,高处的柳叶儿大人没办法够到,正好是“我”大显身手的机会。“我”能通过爬树抢到柳叶儿,获得成就感,即便挨骂挨打心里也是美滋滋的,所以“那些天,全家最乐的是我” 。
这段文字运用了环境描写。通过描写“天蒙蒙亮”“湿润润的清凉”的早春空气,“飘着一团淡淡晨雾的小河边”等景象,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为下文“我”和三叔去抢柳叶儿的情节做铺垫,同时也衬托出“我”当时轻松、愉悦的心情。
这个比喻非常巧妙。一方面,将太阳比作“大樱桃”,形象地写出了太阳初升时鲜红的颜色和圆润的形状,符合儿童天真烂漫的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力;另一方面,“全是肉做的”这一表述,生动地体现了在那个饥饿的年代,“我”对食物的极度渴望,看到鲜红的太阳也联想到美味的食物,突出了当时生活的艰苦。
作者饱含着对童年苦难生活的深切怀念之情。虽然当时生活艰苦,靠柳叶儿充饥,但童年的经历充满了乐趣,如爬树抢柳叶儿等,这些回忆中既有对过去艰难岁月的感慨,也有对那段纯真时光的留恋。
- 上一篇:贾平凹作品《丑石》原文及其赏析
- 下一篇:水浒传人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