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血藤的功效与作用以及注意事项
大血藤,习称红藤,又名血藤、红皮藤等,大血藤为落叶、木质藤本植物;茎红褐色;复叶三出,互生;花单性异株,辐射对称,花瓣6,极小,花萼6,花瓣状;果实为聚合果,由多个肉质小浆果组成。
本文目录
1、大血藤的功效与作用
2、使用方法
3、注意事项
4、种植技术
大血藤的功效与作用
1.抗菌消炎
大血藤,有许多药用成分,特别是生物碱和分类物质,对人体各种敏感部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防止这些细菌在体内繁殖,并能预防人体内的炎症。人们经常用它来烧水和喝水,这对抗菌和消炎有重要作用。
2.疏通经络
大血藤能加速人体气血循环,疏通经络。可缓解气血不通引起的肢体疼痛、关节痛、肢体麻木等疾病。必要时可直接用白酒浸泡后服用。大血藤还可以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人们还可以用大血藤治疗风湿和骨痛。
3.防止血栓形成
人们也可以通过服用大血藤,来预防血栓形成,因为这种中药可以提高人体内血小板的活性,防止血小板凝结,增强人体的抗凝能力。它可以通过煮沸或浸泡在水中来减少血栓形成的发生。此外,这种中药可以提高人体血管的韧性和弹性,清除血液中的有害物质。它可以改善心血管健康,预防动脉硬化。
4.解毒消痈
用于毒热瘀结之肠痈腹痛,常配伍银花、连翘、丹皮等,如红藤煎(《临床经验汇编》);用于乳痈肿痛,煎服并捣敷。
5.活血散瘀
用于瘀血阻滞之月经不调、经闭腹痛,可配伍当归、赤芍、地黄、川芎、香附等;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可与骨碎补共捣烂外敷,或与乳香、没药、苏木等同用。
6.祛风除湿
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痛、四肢麻木,单味煎服,或配伍牛膝、青皮、长春七、朱砂七等。
7.杀虫
用于虫积腹痛,能杀灭肠道寄生虫(如钩虫、蛔虫、蛲虫等),与黄酒共煎服。
【使用方法】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酒煮、浸酒。
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对症验方
1.血虚经闭:大血藤15g,益母草9g,叶下红12g,香附6g。水煎,配红砂糖适量调服。
2.肠痈腹痛:大血藤24g,连翘21g,金银花、贝母、蒲公英、夏枯草各9g。水煎,去渣,连服数次;病情严重患者可用白酒煎服。
3.风湿筋骨疼痛、经闭腰痛:大血藤30g。水煎服。
4.风湿性关节炎:大血藤、透骨香、香樟根各30g。水煎,去查,两次分服,每日1剂。连服数天可见关节红肿消退、疼痛减轻。
5.灼伤:大血藤、金樱子根各500g。水煎,去渣,取汁。将干净纱布浸泡于药汁中,对已发生感染的创面进行湿敷,能促使创面清洁,加速愈合。
6.急性细菌性痢疾:大血藤50~100g,忍冬藤25~50g。水煎服,每日1剂。
7.外伤出血:大血藤茎适量(去皮),干燥,研细末备用。用时撒伤口,包扎。
8.胆道蛔虫病:大血藤30g,黄酒120ml,加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2~4剂。
大血藤的禁忌:大血藤是一种无毒的中草药,但它味道苦涩,对人的肠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如果人们过量服用,会增加肠胃的负担,容易引起恶心和呕吐,并影响他们对食物的消化功能。因此,在大血藤禁止过度服用
【注意事项】
适宜人群
适合肠痈腹痛、热毒疮疡、跌打损伤、经闭痛经、风湿痹痛等患者。
禁忌人群
1.慢性胃炎、慢性肝炎、慢性胃肠炎、慢性腹泻者忌大量长期服用。
2.孕妇及先兆流产者忌服。
饮食禁忌
本品药效较强,不宜与辛辣刺激性食物、寒凉性食物同食,以免加重胃肠道不适症状。
种植技术
1、栽植:一般在2月下旬栽培,在深翻土壤、施足氮、磷、钾等底肥后,将大血藤苗带土栽培,不能栽得太深,覆土压实,浇透水,5天后再浇水一次,植株可成活。
2、施肥:大血藤引种平原就要考虑土壤、湿度、养分的要求。早春施足基肥,可在环状挖沟内施入干杂肥、厩肥、绿肥和少量的尿素、磷酸二氢钾、过磷酸钙等肥料。然后覆土填平,把水灌透。开花以后,可用人畜尿、硫酸铵、尿素、饼肥等沤制的有机和无机液体肥料稀释后浇灌,每月一次,直至果实成熟。秋季使用环形深沟填入干杂肥,浇透水一次。
3、水分:大血藤性喜湿润,不耐干早,在生长过程中需补充水分。夏季高温干旱时需及时浇水,多雨积水时需排水。秋季阴雨天气多要控制水分。
4、光照:大血藤原生长在亚热带及热带地区,喜温暖和阳光照射,但是如果夏季气温过高,阳光强烈,满足不了空间湿度的要求,大血藤便会出现叶片发黄甚至脱落的现象,可适当浇水来增加湿度。
5、温度:大血性喜温暖,春季气温回升到15-16℃时,植株进入生长期。当气温上升到18-22℃,大血藤开始花芽分化和成长。当气温上升到25-28℃时,大血藤会开花挂果,如果夏季气温高达35℃以上时,要喷水降温,促使大血藤植株能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更多养分,为越冬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