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穴位图例
以下是一些有助于辅助降低血压的穴位: 百会穴 位置:位于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简便取穴法为两耳尖向上连线与头部正中线的交点处 。
功效:百会穴为诸阳之会,能平肝潜阳、醒脑开窍、升阳举陷。
刺激此穴位可调节大脑神经功能,改善脑血管的舒缩状态,有助于稳定血压。
按摩方法:用食指和中指并拢,轻轻按压百会穴,力度适中,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每次按压3 - 5分钟,每日可进行多次。
太阳穴 位置:在头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横指的凹陷处。
功效:太阳穴可清利头目、通络止痛。
按摩太阳穴能够缓解高血压引起的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进而辅助调节血压。
按摩方法:将双手食指或中指指腹分别放在两侧太阳穴上,以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交替旋转按揉,每个方向按揉30 - 50次,力度以穴位处有轻微酸胀感为佳。
内关穴 位置: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功效:内关穴能宁心安神、理气止痛、和胃降逆。
刺激内关穴可调节心脏功能,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状态,对血压有一定的双向调节作用。
按摩方法:用一只手的拇指指尖按压另一只手的内关穴,稍用力,以穴位处产生明显的酸麻胀感为度,持续按压3 - 5分钟,然后换另一侧手进行同样操作。
曲池穴 位置:在肘区,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凹陷处。
功效:曲池穴具有清热解表、调和气血、疏经通络的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刺激曲池穴可使血管扩张,降低外周阻力,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按压曲池穴,力度由轻到重,以穴位局部有较强的酸胀感且能耐受为度,每次按压3 - 5分钟,每天可按摩2 - 3次,双侧穴位均可进行。
足三里穴 位置: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功效:足三里穴能调节脾胃功能、扶正培元、调和气血。
脾胃功能正常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协调,对血压的稳定也有积极意义。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足三里穴,每次按压3 - 5分钟,以穴位处有明显的酸麻胀感为宜,双侧穴位交替进行按摩。
太冲穴 位置:在足背,第1、2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动脉搏动处。
功效:太冲穴为肝经的原穴,能平肝息风、清肝明目、疏肝理气。
对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刺激太冲穴可抑制肝阳上亢,从而降低血压。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从太冲穴向行间穴方向推按,力度适中,以穴位处有酸胀感为度,每次推按3 - 5分钟,每天可进行2 - 3次。
穴位按摩只能作为辅助降压的手段,高血压患者不能单纯依靠穴位按摩来控制血压。
如果血压波动较大或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治疗 。
降压穴位图例(1)
降压穴位图例(2)
降压穴位图例(3)
降压穴位图例(4)
降压穴位图例(5)
降压穴位图例(6)
降压穴位图例(7)
降压穴位图例(8)
降压穴位图例(9)
降压穴位图例(10)
降压穴位图例(11)
降压穴位图例(12)
降压穴位图例(13)
降压穴位图例(14)
降压穴位图例(15)
降压穴位图例(16)
降压穴位图例(17)
降压穴位图例(18)
降压穴位图例(19)
降压穴位图例(20)
降压穴位图例(21)
降压穴位图例(22)
降压穴位图例(23)
降压穴位图例(24)
降压穴位图例(25)
降压穴位图例(26)
降压穴位图例(27)
降压穴位图例(28)
降压穴位图例(29)
降压穴位图例(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