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核穴位图
你想问的可能是“梅核气”相关穴位。
梅核气是中医病症名,指自觉咽喉中有异物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但不影响进食的症状,多与情志不畅、肝郁气滞等因素有关。
以下这些穴位对缓解梅核气有一定作用: 天突穴 位置: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作用:天突穴归属任脉,刺激此穴可宽胸理气、化痰利咽,能调节咽喉部气机,减轻异物感 。
按摩方法:患者仰头,医者用食指或中指指腹轻轻按压天突穴,力度适中,以患者感到酸胀但能耐受为宜,每次按压1 - 2分钟,可重复操作3 - 5次。
廉泉穴 位置: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结喉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
作用:廉泉穴也是任脉穴位,有通利咽喉、消肿止痛的功效,对改善梅核气导致的咽喉不适效果明显。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廉泉穴,按揉时带动皮下组织,频率约每分钟60 - 80次,每次按摩3 - 5分钟,以局部有温热感为佳。
膻中穴 位置: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作用:膻中穴为气会,能调畅全身气机,对于因情志不畅、气滞于咽喉引起的梅核气,可起到疏理气机、宽胸解郁的作用。
按摩方法:用手掌大鱼际或掌根轻轻按揉膻中穴,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揉30 - 50圈,力度适中,以胸部微微发热为宜。
太冲穴 位置:在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作用:太冲穴是足厥阴肝经的原穴,具有疏肝理气、平肝息风的作用。
梅核气多与肝郁气滞有关,刺激太冲穴可从根源上调节肝脏气机,缓解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用力按压太冲穴,以产生明显的酸胀感为度,每侧穴位按摩3 - 5分钟,每天早晚各1次。
内关穴 位置: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作用:内关穴属于手厥阴心包经,能宁心安神、理气止痛。
对于梅核气伴有心烦、焦虑等情绪症状有较好的调节作用,有助于缓解因情绪因素加重的咽喉异物感。
按摩方法:用另一手的拇指指腹垂直按压内关穴,力度由轻到重,以出现酸麻胀感并向手臂传导为佳,每次按压3 - 5分钟,可双手交替进行。
穴位按摩对梅核气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但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进行规范治疗。
梅核穴位图(1)
梅核穴位图(2)
梅核穴位图(3)
梅核穴位图(4)
梅核穴位图(5)
梅核穴位图(6)
梅核穴位图(7)
梅核穴位图(8)
梅核穴位图(9)
梅核穴位图(10)
梅核穴位图(11)
梅核穴位图(12)
梅核穴位图(13)
梅核穴位图(14)
梅核穴位图(15)
梅核穴位图(16)
梅核穴位图(17)
梅核穴位图(18)
梅核穴位图(19)
梅核穴位图(20)
梅核穴位图(21)
梅核穴位图(22)
梅核穴位图(23)
梅核穴位图(24)
梅核穴位图(25)
梅核穴位图(26)
梅核穴位图(27)
梅核穴位图(28)
梅核穴位图(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