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标准穴位图
小儿推拿穴位与成人针灸穴位有一定区别,很多小儿推拿穴位不仅分布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还有不少分布在头面、手部特定区域等。
以下为您介绍一些常见的小儿标准穴位: 头面部穴位 天门(攒竹) 位置: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用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开天门,又称推攒竹。
一般推30 - 50次。
功效:疏风解表、醒脑明目、镇静安神。
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症。
坎宫 位置: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
操作:两拇指桡侧自眉心向眉梢分推,称推坎宫,又称分推眉弓。
一般推30 - 50次。
功效: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主要用于外感发热、头痛、目赤肿痛等。
太阳 位置:在颞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横指的凹陷处。
操作:用中指端揉,称揉太阳。
往眼方向揉为补,向耳方向揉为泻。
一般揉30 - 50次。
功效: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
可用于外感发热、头痛、惊风、近视等。
手部穴位 脾经 位置:在拇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脾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脾经,统称推脾经。
一般补脾经100 - 500次,清脾经100 - 300次。
功效: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清脾经能清热利湿、化痰止呕。
常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
肝经 位置:在食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肝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肝经,统称推肝经。
一般补肝经100 - 300次,清肝经100 - 500次。
功效:补肝经可滋肝阴、息肝风;清肝经能平肝泻火、息风镇惊。
多用于惊风、抽搐、烦躁不安、目赤肿痛等。
心经 位置:在中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旋推为补,称补心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心经,统称推心经。
一般补心经100 - 300次,清心经100 - 500次。
功效:补心经可养心安神;清心经能清热除烦。
常用于心火旺盛所致的高热神昏、烦躁不安、口舌生疮等。
肺经 位置:在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肺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经,统称推肺经。
一般补肺经100 - 500次,清肺经100 - 300次。
功效:补肺经能补益肺气;清肺经能宣肺清热、疏风解表、止咳化痰。
常用于感冒、咳嗽、气喘、虚汗等。
肾经 位置:在小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肾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肾经,统称推肾经。
一般补肾经100 - 500次,清肾经100 - 300次。
功效:补肾经能滋补肾阴、益肾壮阳;清肾经能清利下焦湿热。
常用于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肾虚腹泻、遗尿、尿频等。
板门 位置:在手掌大鱼际平面。
操作:用拇指按揉板门,称揉板门;从腕横纹推向拇指根,称推板门。
一般揉100 - 300次,推100 - 200次。
功效:健脾和胃、消食化滞、运达上下之气。
常用于乳食停滞、食欲不振、腹胀、腹泻、呕吐等。
内八卦 位置: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所作圆周。
操作:用拇指指腹在八卦穴上做顺时针环形推动,称运内八卦。
一般运100 - 300次。
功效:宽胸利膈、理气化痰、行滞消食。
常用于咳嗽、气喘、胸闷、腹胀、呕吐等。
上肢部穴位 三关 位置:在前臂桡侧缘,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指面自腕推向肘,称推三关。
一般推100 - 500次。
功效:温阳散寒、补气行气、发汗解表。
多用于虚寒病症,如风寒感冒、阳虚肢冷、腹痛腹泻等。
六腑 位置:在前臂尺侧缘,自肘横纹至腕横纹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
一般推100 - 500次。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
常用于实热证,如高热、烦躁、便秘、腮腺炎等。
天河水 位置:在前臂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面自腕推向肘,称清天河水。
一般推100 - 300次。
若用蘸凉水的手法操作,称打马过天河,清热力量更强。
功效:清热解表、泻火除烦。
主要用于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等。
腹部穴位 中脘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操作:用指端或掌根揉,称揉中脘;用双手拇指自中脘穴向两旁分推,称分推中脘。
一般揉100 - 300次,分推30 - 50次。
功效:健脾和胃、消食和中。
常用于食欲不振、呕吐、泄泻、腹胀、腹痛等。
神阙 位置:在腹中部,脐中央。
操作:一般多用揉法或摩法,称揉神阙、摩神阙。
一般揉或摩5分钟左右。
功效:温阳救逆、利水固脱。
常用于腹痛、腹泻、脱肛、水肿等。
背部穴位 大椎 位置:在背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揉,称揉大椎。
一般揉100 - 300次。
功效:解表清热、疏风散寒、熄风止痉。
常用于感冒、发热、咳嗽、项强、惊风等。
肺俞 位置: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操作:用两拇指或食、中二指揉两侧肺俞,称揉肺俞。
一般揉100 - 300次。
功效:宣肺止咳、化痰平喘。
常用于咳嗽、气喘、发热、鼻塞等。
脾俞 位置: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操作:用两拇指或食、中二指揉两侧脾俞,称揉脾俞。
一般揉100 - 300次。
功效:健脾和胃、消食化积。
常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
小儿标准穴位图(1)
小儿标准穴位图(2)
小儿标准穴位图(3)
小儿标准穴位图(4)
小儿标准穴位图(5)
小儿标准穴位图(6)
小儿标准穴位图(7)
小儿标准穴位图(8)
小儿标准穴位图(9)
小儿标准穴位图(10)
小儿标准穴位图(11)
小儿标准穴位图(12)
小儿标准穴位图(13)
小儿标准穴位图(14)
小儿标准穴位图(15)
小儿标准穴位图(16)
小儿标准穴位图(17)
小儿标准穴位图(18)
小儿标准穴位图(19)
小儿标准穴位图(20)
小儿标准穴位图(21)
小儿标准穴位图(22)
小儿标准穴位图(23)
小儿标准穴位图(24)
小儿标准穴位图(25)
小儿标准穴位图(26)
小儿标准穴位图(27)
小儿标准穴位图(28)
小儿标准穴位图(29)
小儿标准穴位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