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放血穴位图
在中医领域,通过针刺特定穴位放出适量血液(放血疗法),对某些原因引起的眩晕可能有一定缓解作用,以下是相关穴位: 太阳穴 位置:在头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横指的凹陷处。
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医者用三棱针或毫针快速点刺太阳穴,然后轻轻挤压针孔周围,放出数滴暗红色血液。
原理及作用:太阳穴为经外奇穴,临近眼部及头侧多条经脉。
眩晕发作时,此处气血易壅滞,放血可疏通局部气血,清泻头目,缓解因气血不畅、风火上扰导致的眩晕症状,尤其适用于偏头痛伴随的眩晕 。
耳尖穴 位置:在耳郭的上方,当折耳向前,耳郭上方的尖端处。
操作方法:先将耳尖穴局部揉搓至充血,消毒后,用三棱针迅速点刺耳尖穴,挤出3 - 5滴血。
原理及作用:耳部与人体脏腑经络密切相关,耳尖穴对应人体上部。
放血刺激此穴位,可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清泻上焦之火,对于肝阳上亢、风热上扰引起的眩晕有一定疗效,常配合其他穴位使用。
少商穴 位置:位于手太阴肺经,在拇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
操作方法:穴位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少商穴,挤出少量血液。
原理及作用:肺经与人体气血运行相关,少商穴为肺经井穴,具有清热利咽、醒脑开窍的作用。
通过放血可宣泄肺经郁热,使气血通畅,对因外感风热或肺热上扰导致的眩晕有辅助治疗效果。
中冲穴 位置:属于手厥阴心包经,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操作方法: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中冲穴,挤出适量血液。
原理及作用:心包经与心脏紧密相连,中冲穴为心包经井穴。
放血此穴位能清心泄热、开窍醒神,对于心火上炎、扰乱神明引发的眩晕,尤其是伴有心烦、心悸等症状者,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放血疗法需由专业医生操作,严格遵循无菌原则,掌握好放血的部位、出血量等。
如果有眩晕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规范治疗 。
眩晕放血穴位图(1)
眩晕放血穴位图(2)
眩晕放血穴位图(3)
眩晕放血穴位图(4)
眩晕放血穴位图(5)
眩晕放血穴位图(6)
眩晕放血穴位图(7)
眩晕放血穴位图(8)
眩晕放血穴位图(9)
眩晕放血穴位图(10)
眩晕放血穴位图(11)
眩晕放血穴位图(12)
眩晕放血穴位图(13)
眩晕放血穴位图(14)
眩晕放血穴位图(15)
眩晕放血穴位图(16)
眩晕放血穴位图(17)
眩晕放血穴位图(18)
眩晕放血穴位图(19)
眩晕放血穴位图(20)
眩晕放血穴位图(21)
眩晕放血穴位图(22)
眩晕放血穴位图(23)
眩晕放血穴位图(24)
眩晕放血穴位图(25)
眩晕放血穴位图(26)
眩晕放血穴位图(27)
眩晕放血穴位图(28)
眩晕放血穴位图(29)
眩晕放血穴位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