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疼治疗穴位图
中医通过刺激穴位可以对腰疼起到一定的治疗和缓解作用,以下是一些常用穴位: 腰部及臀部穴位 肾俞穴 位置:在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简便取穴法:可先找到双侧髂嵴最高点,两高点连线与脊柱相交处为第4腰椎棘突,往上数两个椎体即为第2腰椎,其棘突下旁开约两横指宽处即是。
功效:肾俞穴是肾的背俞穴,刺激该穴位可益肾助阳、强腰利水,对于因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疼痛有较好疗效。
无论是肾阳虚还是肾阴虚导致的腰疼,都可通过按摩、针灸等方式刺激此穴来改善症状。
大肠俞 位置:在腰部,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与上述找肾俞穴时提到的双侧髂嵴最高点连线与脊柱相交处(第4腰椎棘突)平齐,旁开两横指处。
功效:大肠俞主要调理腰部气机,可疏调大肠腑气,对于腰部疼痛伴有肠道功能紊乱者效果较好,像因感受寒湿之邪,侵袭腰部经络,同时影响大肠传导功能而出现的腰疼、腹胀、便秘或腹泻等症状,刺激此穴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委中穴 位置:位于膝后区,腘横纹中点。
即当伸直膝关节时,膝盖后面两条大筋中间的凹陷处。
功效:委中穴属足太阳膀胱经,“腰背委中求”,它是治疗腰背部疼痛的重要穴位。
膀胱经循行经过腰部,刺激委中穴可疏通膀胱经气血,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腰疼,尤其是实证腰疼,如寒湿、瘀血阻滞经络导致的腰疼,有显著的止痛效果。
可采用点按、揉拨等手法刺激该穴位。
环跳穴 位置:在臀部,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处。
患者侧卧,伸直的下肢在下,弯曲的下肢在上,在髋关节外侧的骨性突起(股骨大转子)与尾骨尖连线的外三分之一处就是环跳穴。
功效:环跳穴也是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刺激此穴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对于因经络不通、气血不畅引起的腰疼,特别是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坐骨神经痛症状的腰疼,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下肢穴位 承山穴 位置:位于小腿后侧,腓肠肌两肌腹与肌腱交角处。
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小腿肚下方出现的人字形凹陷处即是。
功效:承山穴同样归属足太阳膀胱经,刺激该穴位可振奋膀胱经气血,起到舒筋活络、缓急止痛的作用。
对于长时间站立、行走或劳累过度引起的腰部肌肉紧张、疼痛,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昆仑穴 位置:在踝区,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
即在外脚踝后方,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明显凹陷处。
功效:昆仑穴能疏通经络、清利头目、安神定志。
对于因外感邪气、气血瘀滞等导致的腰疼,通过刺激昆仑穴可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腰部疼痛症状,尤其适用于伴有头痛、眩晕等症状的腰疼患者。
上肢穴位 后溪穴 位置:在手掌尺侧,第5掌指关节尺侧近端赤白肉际凹陷中。
握拳时,小指掌关节后下方的横纹头处就是后溪穴。
功效:后溪穴是手太阳小肠经的输穴,通于督脉。
刺激后溪穴可调节督脉气血,对于腰部正中疼痛,特别是因久坐、伏案工作导致的腰部僵硬、疼痛,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同时还能改善颈部不适等症状。
在运用穴位治疗腰疼时,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按摩、艾灸、针灸等方式。
但如果腰疼症状严重、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下肢无力、大小便失禁等,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腰疼治疗穴位图(1)
腰疼治疗穴位图(2)
腰疼治疗穴位图(3)
腰疼治疗穴位图(4)
腰疼治疗穴位图(5)
腰疼治疗穴位图(6)
腰疼治疗穴位图(7)
腰疼治疗穴位图(8)
腰疼治疗穴位图(9)
腰疼治疗穴位图(10)
腰疼治疗穴位图(11)
腰疼治疗穴位图(12)
腰疼治疗穴位图(13)
腰疼治疗穴位图(14)
腰疼治疗穴位图(15)
腰疼治疗穴位图(16)
腰疼治疗穴位图(17)
腰疼治疗穴位图(18)
腰疼治疗穴位图(19)
腰疼治疗穴位图(20)
腰疼治疗穴位图(21)
腰疼治疗穴位图(22)
腰疼治疗穴位图(23)
腰疼治疗穴位图(24)
腰疼治疗穴位图(25)
腰疼治疗穴位图(26)
腰疼治疗穴位图(27)
腰疼治疗穴位图(28)
腰疼治疗穴位图(29)
腰疼治疗穴位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