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疗穴位图
腹疗是一种通过对腹部特定穴位进行按摩、推拿等手法,以调节身体机能、促进健康的疗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腹疗穴位: 神阙穴 位置:位于脐中央,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肚脐。
功效:培元固本、回阳救逆、和胃理肠。
可用于治疗中风虚脱、四肢厥冷、急性腹痛、泄泻等病症。
现代研究发现,刺激神阙穴对调节人体植物神经功能、免疫系统有一定作用。
应用:在腹疗中,常用艾灸的方式刺激神阙穴。
将艾绒制成艾炷或艾条,点燃后悬于穴位上方进行熏烤,能起到温通经络、散寒祛湿的效果。
也可进行揉按,以食指和中指并拢,轻轻按在神阙穴上,做顺时针环形揉动,每次10 - 15分钟,有助于改善胃肠功能。
关元穴 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功效:补肾培元、温阳固脱。
主治元气虚损病症,如中风脱证、虚劳冷惫、羸瘦无力;少腹疼痛、腹泻痢疾、尿频尿急、遗精早泄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应用:按摩时,双手重叠,以关元穴为中心,做轻柔缓慢的顺时针摩腹,频率约每分钟60 - 80次,可增强下焦的阳气,改善生殖系统功能。
也可采用隔姜灸,将姜片放在关元穴上,再放上艾绒点燃施灸,能有效提升人体阳气,增强免疫力。
气海穴 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功效:益气助阳、调经固经。
常用于治疗虚脱、形体羸瘦、脏气衰惫、乏力等气虚病症;水谷不化、绕脐疼痛、腹泻、痢疾、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以及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等妇科病症。
应用:自我保健时,可仰卧位,用拇指指腹按压气海穴,力度适中,以穴位局部有酸胀感为度,每次按压3 - 5分钟,每日可操作多次。
长期坚持能起到补气养血、调理脏腑的作用。
此外,针刺气海穴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需由专业医生操作。
中脘穴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功效:和胃健脾、降逆利水。
主要治疗胃脘疼痛、腹胀、呕吐、呃逆、食不化等脾胃病症。
它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穴位,对调节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吸收有显著作用。
应用:进行腹疗时,可采用揉法,用手掌大鱼际或掌根附着在中脘穴上,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揉动,每次10 - 15分钟,早晚各一次,有助于改善脾胃功能,缓解消化不良等问题。
也可配合艾灸,能增强温胃散寒、理气止痛的效果。
天枢穴 位置:在腹中部,平脐中,距脐中2寸,左右各一穴。
功效: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
是治疗肠道疾病的常用穴位,主治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等。
应用:按摩天枢穴时,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分别放在两侧天枢穴上,适当用力按揉,以穴位处有明显的酸胀感为宜,每次按揉3 - 5分钟,每天可进行2 - 3次。
能够促进肠道蠕动,改善肠道功能,对于便秘或腹泻患者有较好的调理作用。
腹疗穴位图(1)
腹疗穴位图(2)
腹疗穴位图(3)
腹疗穴位图(4)
腹疗穴位图(5)
腹疗穴位图(6)
腹疗穴位图(7)
腹疗穴位图(8)
腹疗穴位图(9)
腹疗穴位图(10)
腹疗穴位图(11)
腹疗穴位图(12)
腹疗穴位图(13)
腹疗穴位图(14)
腹疗穴位图(15)
腹疗穴位图(16)
腹疗穴位图(17)
腹疗穴位图(18)
腹疗穴位图(19)
腹疗穴位图(20)
腹疗穴位图(21)
腹疗穴位图(22)
腹疗穴位图(23)
腹疗穴位图(24)
腹疗穴位图(25)
腹疗穴位图(26)
腹疗穴位图(27)
腹疗穴位图(28)
腹疗穴位图(29)
腹疗穴位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