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病症穴位图
耳朵上分布着众多穴位,这些穴位与人体的各个脏腑和器官有着密切联系,刺激这些穴位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多种疾病。
以下为您介绍一些常见且重要的耳朵穴位: 耳轮穴位 耳中 位置:在耳轮脚处,即耳轮深入到耳腔内的横行突起部分。
主治:呃逆、荨麻疹、皮肤瘙痒症、小儿遗尿、咯血等。
常用于缓解打嗝症状,通过按摩或针刺此穴位,调节膈肌痉挛,达到止呃效果。
直肠 位置:在耳轮脚棘前上方的耳轮处,与大肠穴同水平稍上方。
主治:便秘、腹泻、脱肛等直肠相关病症。
对于便秘患者,刺激该穴位可促进肠道蠕动,改善排便情况。
耳舟穴位 肩 位置:在耳舟部,当耳轮结节下方,与屏上切迹同水平处。
主治:肩部疼痛、肩周炎等肩部疾病。
经常按摩此穴位,可缓解肩部肌肉紧张,减轻疼痛。
风溪 位置:在耳舟上部,指与腕两穴之间。
主治:荨麻疹、皮肤瘙痒症、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
是治疗各类过敏反应的常用穴位,通过刺激它可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减轻过敏症状。
对耳轮穴位 颈椎 位置:在对耳轮体部,近耳轮上脚起始部。
主治:颈椎病、落枕等颈部不适。
长期伏案工作者容易出现颈部问题,刺激颈椎穴可改善颈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僵硬感。
腰椎 位置:在对耳轮体部,与颈椎穴同一水平线下,肾穴的上方。
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部扭伤、腰肌劳损等腰部疾病。
按摩该穴位能促进腰部气血流通,减轻腰部疼痛和活动受限症状。
坐骨神经 位置:在对耳轮下脚的前 2/3 处。
主治:坐骨神经痛,常见症状如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放射性疼痛等,刺激此穴位可起到疏通经络、止痛的作用。
三角窝穴位 神门 位置:在三角窝后 1/3 的上部,即三角窝 4 区。
主治:失眠、多梦、烦躁、高血压、神经衰弱等。
对于精神压力大、睡眠质量差的人群,按压神门穴可起到镇静安神的效果,帮助放松身心,促进睡眠。
盆腔 位置:在三角窝前部,膀胱与肾两穴之间。
主治:盆腔炎、附件炎、痛经等妇科盆腔疾病。
女性在经期出现腹痛等不适症状时,刺激盆腔穴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
耳屏穴位 咽喉 位置:在耳屏内侧面上 1/2 处。
主治: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声音嘶哑等咽喉部疾病。
当咽喉肿痛时,按摩咽喉穴可减轻局部炎症和疼痛。
外耳 位置:在耳屏外侧面中部,即耳屏 2 区。
主治:外耳道炎、中耳炎、耳鸣、耳聋等耳部疾病。
刺激该穴位有助于改善耳部血液循环,减轻耳部炎症,缓解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
对耳屏穴位 皮质下 位置:在对耳屏内侧面,即对耳屏 4 区。
主治:痛症、间日疟、神经衰弱、假性近视等。
在治疗疼痛性疾病时,皮质下穴位常被选用,通过调节神经系统功能,起到镇痛作用。
内分泌 位置:在对耳屏尖与轮屏切迹之中点处,即对耳屏 2 区。
主治: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痤疮等。
该穴位对内分泌系统有调节作用,可改善因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多种病症。
耳垂穴位 眼 位置:在耳垂正面中央部,即耳垂 5 区。
主治:急性结膜炎、麦粒肿、近视眼等眼部疾病。
经常按摩眼穴,对保护眼睛视力、缓解眼部疲劳有一定帮助。
面颊 位置:在耳垂正面,眼穴与内耳穴之间,即耳垂 6 区。
主治:面瘫、三叉神经痛、痤疮等面部疾病。
对面瘫患者,刺激面颊穴可促进面部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面部肌肉运动障碍。
耳甲穴位 胃 位置:在耳轮脚消失处,即耳甲 4 区。
主治:胃痛、胃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胃部疾病。
当出现胃部不适时,按压胃穴可调节胃部蠕动和消化液分泌,缓解症状。
肝 位置:在耳甲艇的后下部,即耳甲 12 区。
主治:胁痛、眩晕、经前期紧张症、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等。
对于肝郁气滞引起的胁肋部疼痛、情绪波动等症状,刺激肝穴可起到疏肝理气的作用。
肾 位置:在对耳轮下脚下方后部,即耳甲 10 区。
主治:耳鸣、耳聋、眩晕、遗精、阳痿、月经不调、腰腿痛等。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刺激肾穴对肾脏功能有调节作用,可改善因肾虚引起的多种病症。
耳朵病症穴位图(1)
耳朵病症穴位图(2)
耳朵病症穴位图(3)
耳朵病症穴位图(4)
耳朵病症穴位图(5)
耳朵病症穴位图(6)
耳朵病症穴位图(7)
耳朵病症穴位图(8)
耳朵病症穴位图(9)
耳朵病症穴位图(10)
耳朵病症穴位图(11)
耳朵病症穴位图(12)
耳朵病症穴位图(13)
耳朵病症穴位图(14)
耳朵病症穴位图(15)
耳朵病症穴位图(16)
耳朵病症穴位图(17)
耳朵病症穴位图(18)
耳朵病症穴位图(19)
耳朵病症穴位图(20)
耳朵病症穴位图(21)
耳朵病症穴位图(22)
耳朵病症穴位图(23)
耳朵病症穴位图(24)
耳朵病症穴位图(25)
耳朵病症穴位图(26)
耳朵病症穴位图(27)
耳朵病症穴位图(28)
耳朵病症穴位图(29)
耳朵病症穴位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