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脐针灸 穴位图
围绕肚脐周围有多个重要穴位,在针灸领域应用广泛,以下为您介绍: 神阙穴 位置:位于腹中部,脐中央 。
功效:培元固本、回阳救逆、和胃理肠。
此穴为人体要穴,与人体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可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气血运行。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中风脱证、四肢厥冷、尸厥、风痫、形惫体乏、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脱肛、泄痢、便秘 、小便不禁、五淋、妇女不孕等多种病症。
针灸注意事项:一般不直接针刺,多采用艾灸、隔物灸(如隔盐灸、隔姜灸)等方法。
比如隔盐灸时,将纯净干燥的食盐填敷于脐窝,上置大艾炷施灸,有回阳、救逆、固脱之效 。
关元穴 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
简便取穴法可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标准,四指宽度即为3寸,从肚脐向下量取即可。
功效:补肾培元、温阳固脱。
具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调理冲任、理气和血等作用。
常用于治疗元气虚损病症,如中风脱证、虚劳冷惫、羸瘦无力;男科病如遗精 、阳痿、早泄;妇科病如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带下、阴挺、恶露不尽、胞衣不下等;还可用于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疾病以及腹痛、泄泻等消化系统病症。
针灸操作:直刺0.5 - 1寸,可根据患者体质适当调整深度;艾灸时可采用温和灸、回旋灸等方法,每次15 - 20分钟,以局部皮肤红晕为度。
气海穴 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同样可以用上述四指并拢的方法,大约脐下一指半宽处。
功效:益气助阳、调经固经。
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补益回阳、延年益寿之功。
主治虚脱、形体赢瘦、脏气衰惫、乏力等气虚病症;水谷不化、绕脐疼痛、腹泻、痢疾、便秘等消化系统病症;小便不利、遗尿等泌尿系统疾病;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产后恶露不止等妇科病症。
针灸要点:直刺0.8 - 1.2寸;艾灸时可选用艾条温和灸10 - 15分钟,或艾炷灸3 - 7壮 。
中脘穴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中点即为此穴。
功效:和胃健脾、降逆利水。
为腑会,能调理六腑功能,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积、降逆止呕、化痰祛湿等作用。
常用于治疗胃痛、腹胀、纳呆、呕吐、吞酸、呃逆、小儿疳积等脾胃病症;癫狂、脏躁等神志病。
针灸方法:直刺0.5 - 1寸;艾灸可采用艾条温和灸15 - 20分钟,或艾炷灸5 - 9壮。
肚脐针灸 穴位图(1)
肚脐针灸 穴位图(2)
肚脐针灸 穴位图(3)
肚脐针灸 穴位图(4)
肚脐针灸 穴位图(5)
肚脐针灸 穴位图(6)
肚脐针灸 穴位图(7)
肚脐针灸 穴位图(8)
肚脐针灸 穴位图(9)
肚脐针灸 穴位图(10)
肚脐针灸 穴位图(11)
肚脐针灸 穴位图(12)
肚脐针灸 穴位图(13)
肚脐针灸 穴位图(14)
肚脐针灸 穴位图(15)
肚脐针灸 穴位图(16)
肚脐针灸 穴位图(17)
肚脐针灸 穴位图(18)
肚脐针灸 穴位图(19)
肚脐针灸 穴位图(20)
肚脐针灸 穴位图(21)
肚脐针灸 穴位图(22)
肚脐针灸 穴位图(23)
肚脐针灸 穴位图(24)
肚脐针灸 穴位图(25)
肚脐针灸 穴位图(26)
肚脐针灸 穴位图(27)
肚脐针灸 穴位图(28)
肚脐针灸 穴位图(29)
肚脐针灸 穴位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