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艾炙穴位图
艾灸是中医传统疗法,对于水肿有一定辅助调理作用,以下是一些可艾灸的穴位: 水分穴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
功效:分利水湿,健脾化饮。
艾灸此穴位能促进水液代谢,调节体内水液平衡,从而减轻水肿症状。
适用情况:适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水肿,尤其是伴有脾胃功能虚弱,水湿运化失常导致的水肿,如晨起面部水肿、下肢轻度水肿等。
阴陵泉穴 位置: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功效:健脾利湿,通利三焦。
它是足太阴脾经的合穴,艾灸此穴可增强脾脏功能,促进水湿的运化和排泄,改善水肿状况。
适用情况:对于脾虚湿盛引起的水肿效果较好,常见症状有身体困重、腹胀、食欲不振等伴随水肿的情况。
足三里穴 位置: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功效: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艾灸足三里能调节脾胃功能,增强脾胃对水谷精微的运化能力,提高身体的整体机能,有助于消除水肿。
适用情况:适用于因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导致的水肿,尤其适合体质较弱、容易疲劳且伴有水肿的人群。
三阴交穴 位置: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功效:健脾和胃,调补肝肾,行气活血,祛湿消肿。
三阴交是足三阴经的交会穴,艾灸此穴可调节肝、脾、肾三脏的功能,促进水液代谢和气血运行,减轻水肿。
适用情况:对于女性因内分泌失调、经期等因素引起的水肿,以及肝肾阴虚、水湿内停导致的水肿有一定效果。
肾俞穴 位置:在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益肾助阳,强腰利水。
肾主水,艾灸肾俞穴可温补肾阳,增强肾脏的气化功能,促进尿液的生成和排泄,从而减轻水肿。
适用情况:适用于肾阳不足引起的水肿,常见症状有腰膝酸软、畏寒怕冷、夜尿增多等伴随水肿的情况。
在进行艾灸时,需注意温度适宜,避免烫伤皮肤。
如果水肿情况较为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进行规范治疗 。
水肿艾炙穴位图(1)
水肿艾炙穴位图(2)
水肿艾炙穴位图(3)
水肿艾炙穴位图(4)
水肿艾炙穴位图(5)
水肿艾炙穴位图(6)
水肿艾炙穴位图(7)
水肿艾炙穴位图(8)
水肿艾炙穴位图(9)
水肿艾炙穴位图(10)
水肿艾炙穴位图(11)
水肿艾炙穴位图(12)
水肿艾炙穴位图(13)
水肿艾炙穴位图(14)
水肿艾炙穴位图(15)
水肿艾炙穴位图(16)
水肿艾炙穴位图(17)
水肿艾炙穴位图(18)
水肿艾炙穴位图(19)
水肿艾炙穴位图(20)
水肿艾炙穴位图(21)
水肿艾炙穴位图(22)
水肿艾炙穴位图(23)
水肿艾炙穴位图(24)
水肿艾炙穴位图(25)
水肿艾炙穴位图(26)
水肿艾炙穴位图(27)
水肿艾炙穴位图(28)
水肿艾炙穴位图(29)
水肿艾炙穴位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