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小知识 > 健康常识 > 详情

标准经典穴位图

在中医经络学说里,有众多标准经典穴位,它们分布于不同经络上,有着各自独特的定位、主治和功效。

以下选取人体十四条经络(十二正经加任脉、督脉)上极具代表性的经典穴位为您介绍: 手太阴肺经 中府穴 位置:在胸部,横平第1肋间隙,锁骨下窝外侧,前正中线旁开6寸。

功效主治:肃降肺气、和胃利水。

主要用于治疗咳嗽、气喘、胸痛等肺部病症以及腹胀、消化不良等脾胃相关症状。

尺泽穴 位置:在肘区,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缘凹陷中。

功效主治:清泻肺火、凉血止血、通络止痛。

常用于治疗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病症,以及肘臂挛痛。

手阳明大肠经 合谷穴 位置:在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简便取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即是。

功效主治:疏风解表、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广泛应用于头痛、目赤肿痛、齿痛、牙关紧闭、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病症,以及外感病症。

曲池穴 位置:在肘区,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凹陷处。

功效主治:清热解表、调和气血、消肿止痛。

可治疗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症,以及热病、高血压、癫狂等多种全身性疾病。

足阳明胃经 足三里穴 位置: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功效主治: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是保健要穴,可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

常用于治疗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等胃肠病症,以及下肢痿痹、虚劳诸症。

颊车穴 位置:在面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中指),闭口咬紧牙时咬肌隆起,放松时按之有凹陷处。

功效主治:祛风清热、开关通络。

主要用于治疗牙痛、牙关不利、颊肿、口歪等局部病症。

足太阴脾经 三阴交穴 位置: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功效主治:健脾和胃、调补肝肾、行气活血、疏经通络。

对肠鸣腹胀、泄泻、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等妇产科病症,以及遗精、阳痿、遗尿等生殖泌尿系统病症均有疗效。

血海穴 位置: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隆起处。

功效主治:化血为气、运化脾血。

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妇科病症,以及瘾疹、湿疹、丹毒等血热性皮肤病。

手少阴心经 神门穴 位置:在腕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功效主治:宁心安神、清心泻火、益肾健脾。

主要治疗心痛、心烦、惊悸、怔忡、失眠、健忘、痴呆、癫狂痫等心与神志病症。

少海穴 位置:在肘前区,横平肘横纹,肱骨内上髁前缘。

功效主治: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可用于治疗心痛、癔症等心病、神志病,以及肘臂挛痛、头项痛、腋胁部痛等局部病症。

手太阳小肠经 小海穴 位置:在肘后区,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中。

功效主治:清热通络、调气止痛。

常用于治疗肘臂疼痛、麻木、癫痫等病症。

养老穴 位置:在前臂后区,腕背横纹上1寸,尺骨头桡侧凹陷中。

功效主治:清头明目、舒筋活络。

主要治疗目视不明、头痛、面痛等头面五官病症,以及肩、背、肘、臂酸痛,急性腰痛等痛证。

足太阳膀胱经 委中穴 位置:在膝后区,腘横纹中点。

功效主治:舒筋活络、清热凉血、开窍苏厥。

常用于治疗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症,以及腹痛、急性吐泻、小便不利、遗尿等脏腑病症。

睛明穴 位置:在面部,目内眦内上方眶内侧壁凹陷中。

功效主治:疏风清热、通络明目。

是治疗眼疾的常用穴位,对目赤肿痛、流泪、视物不明、目眩、近视、夜盲、色盲等各种眼部病症均有疗效。

足少阴肾经 涌泉穴 位置:在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

约当足底第2、3趾蹼缘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凹陷中。

功效主治:滋阴益肾、平肝息风、醒脑开窍。

可治疗昏厥、中暑、小儿惊风、癫狂痫、头痛、头晕、目眩、失眠等急症及神志病症,以及咽喉肿痛、喉痹、失音等头面五官病症。

太溪穴 位置: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功效主治:滋阴益肾、壮阳强腰。

常用于治疗头痛、目眩、失眠、健忘、遗精、阳痿等肾虚证,以及咽喉肿痛、齿痛、耳鸣、耳聋等阴虚性五官病症。

手厥阴心包经 内关穴 位置: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功效主治:宁心安神、理气止痛、和胃降逆。

广泛应用于心痛、胸闷、心动过速或过缓等心系病症,以及胃痛、呕吐、呃逆等胃腑病症,还有中风、失眠、眩晕、偏头痛等病症。

劳宫穴 位置:在手掌心,横平第3掌指关节近端,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

简便取穴:握拳,中指尖下是穴。

功效主治:清心泄热、开窍醒神、消肿止痒。

主要治疗中风昏迷、中暑、心痛、烦闷、癫狂痫等急症及神志病症,以及口疮、口臭等。

手少阳三焦经 外关穴 位置:在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

功效主治:疏风清热、通利三焦、通络止痛。

常用于治疗热病、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等头面五官病症,以及瘰疬、胁肋痛等病症,还可用于上肢痿痹不遂。

支沟穴 位置:在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

功效主治:清利三焦、通腑降逆、理气止痛。

可治疗便秘、耳鸣、耳聋、暴喑、瘰疬、胁肋痛等病症。

足少阳胆经 风池穴 位置:在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

功效主治:平肝息风、祛风解毒、聪耳明目。

常用于治疗头痛、眩晕、失眠、中风、癫痫、耳鸣、耳聋等内风所致病症,以及感冒、热病、口眼歪斜等外风所致病症。

阳陵泉穴 位置:在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

功效主治:疏肝利胆、清热利湿、舒筋活络。

是八会穴之筋会,可治疗黄疸、胁痛、口苦、呕吐、吞酸等肝胆犯胃病证,以及膝肿痛、下肢痿痹、麻木等筋病。

足厥阴肝经 太冲穴 位置:在足背,第1、2跖骨间,

标准经典穴位图

标准经典穴位图(1)

标准经典穴位图

标准经典穴位图(2)

标准经典穴位图

标准经典穴位图(3)

标准经典穴位图

标准经典穴位图(4)

标准经典穴位图

标准经典穴位图(5)

标准经典穴位图

标准经典穴位图(6)

标准经典穴位图

标准经典穴位图(7)

标准经典穴位图

标准经典穴位图(8)

标准经典穴位图

标准经典穴位图(9)

标准经典穴位图

标准经典穴位图(10)

标准经典穴位图

标准经典穴位图(11)

标准经典穴位图

标准经典穴位图(12)

标准经典穴位图

标准经典穴位图(13)

标准经典穴位图

标准经典穴位图(14)

标准经典穴位图

标准经典穴位图(15)

标准经典穴位图

标准经典穴位图(16)

标准经典穴位图

标准经典穴位图(17)

标准经典穴位图

标准经典穴位图(18)

标准经典穴位图

标准经典穴位图(19)

标准经典穴位图

标准经典穴位图(20)

标准经典穴位图

标准经典穴位图(21)

标准经典穴位图

标准经典穴位图(22)

标准经典穴位图

标准经典穴位图(23)

标准经典穴位图

标准经典穴位图(24)

标准经典穴位图

标准经典穴位图(25)

标准经典穴位图

标准经典穴位图(26)

标准经典穴位图

标准经典穴位图(27)

标准经典穴位图

标准经典穴位图(28)

标准经典穴位图

标准经典穴位图(29)

标准经典穴位图

标准经典穴位图(30)

您可能感兴趣

大肠所有穴位图

大肠所有穴位图

每天认识一个穴位本穴位于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手阳明大肠经图手

耳部保养穴位图

耳部保养穴位图

标准耳穴定位图健康养生 穴位耳朵 经常搓耳朵可以刺激耳穴,养生

下腹中间穴位图

下腹中间穴位图

超全腹部穴位经络解析图.皮肤管理知识 穴位按摩 经络疏 百全话节

翼腭穴位图

翼腭穴位图

今日份医学小知识来咯~ 翼点,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太阳穴 颞窝前下部

人体脸颊穴位图

人体脸颊穴位图

面部穴位图面部穴位正本承源 皮肤管理师一定要熟悉面部穴位,只有

手上疼痛穴位图

手上疼痛穴位图

中医人体穴位分布及作用:《全息手穴图》 中医认为手部经络穴位丰

刘伯温墓穴位图

刘伯温墓穴位图

明代宰相国师刘伯温刘基祖坟龙穴祖父墓仙鹤大地苏州定园刘伯温墓

肾虚手指穴位图

肾虚手指穴位图

手指穴位图来了 五个手指对应人体的不同系统.手指对应的穴位和脏

梗椎穴位图

梗椎穴位图

常用穴位系列一之头颈部常用穴位后背的穴位怎么找 从上往下人体

冲关穴位图片

冲关穴位图片

按一按这个出气筒,大病小病全赶走~关冲穴是人体中的五输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