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腿穴位图
推腿是中医推拿中的常见操作,通过对腿部不同穴位的刺激,可以起到多种保健和治疗作用。
以下是一些推腿时常用的穴位: 足阳明胃经穴位 足三里 位置: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简便取穴法为正坐屈膝,用同侧手张开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余四指向下,中指尖处即为此穴。
功效:具有调理脾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消食化积等功效。
刺激足三里可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常用于治疗胃痛、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以及下肢痿痹、虚劳羸瘦等。
梁丘 位置: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
功效:有和胃止痛、理气消肿的作用。
主要用于缓解急性胃痛、乳腺炎、膝关节肿痛等病症,对于胃部不适引发的疼痛有快速缓解的效果。
足少阳胆经穴位 环跳 位置:在臀部,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处。
功效: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祛风除湿。
主治腰胯疼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等下肢及臀部的病症,对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有较好作用。
阳陵泉 位置:在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
功效:作为胆经的合穴,又是八会穴之筋会,有疏肝利胆、清热利湿、舒筋活络的功效。
可用于治疗黄疸、胁痛、口苦等肝胆病症,以及下肢痿痹、膝肿痛等筋病。
足太阴脾经穴位 三阴交 位置: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功效:是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具有健脾和胃、调补肝肾、行气活血、祛湿化痰等多种功效。
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月经不调、带下、遗精、阳痿等多种病症,对女性妇科疾病和男性生殖系统疾病有较好的调理作用。
血海 位置: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简便取穴法: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斜置,拇指尖下是穴;对侧取法仿此。
功效:有化血为气、运化脾血的作用,能养血活血、凉血止血、引血归经。
可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妇科病症,以及皮肤瘙痒、丹毒等血分热证。
足少阴肾经穴位 涌泉 位置:在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
约当足底第2、3趾蹼缘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凹陷中。
功效:为肾经的起始穴,有滋阴益肾、平肝息风、醒脑开窍、调二便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昏厥、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症,以及头痛、头晕、失眠等神志病,还有咽喉肿痛、大便难、小便不利等病症。
太溪 位置: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
功效:是肾经的原穴,具有滋阴益肾、壮阳强腰的作用。
可用于治疗肾虚证,如头痛目眩、失眠健忘、耳鸣耳聋等肾精亏虚症状,以及月经不调、遗精、阳痿等生殖泌尿系统疾病,还有咽喉肿痛、齿痛等阴虚性五官病症。
推腿穴位图(1)
推腿穴位图(2)
推腿穴位图(3)
推腿穴位图(4)
推腿穴位图(5)
推腿穴位图(6)
推腿穴位图(7)
推腿穴位图(8)
推腿穴位图(9)
推腿穴位图(10)
推腿穴位图(11)
推腿穴位图(12)
推腿穴位图(13)
推腿穴位图(14)
推腿穴位图(15)
推腿穴位图(16)
推腿穴位图(17)
推腿穴位图(18)
推腿穴位图(19)
推腿穴位图(20)
推腿穴位图(21)
推腿穴位图(22)
推腿穴位图(23)
推腿穴位图(24)
推腿穴位图(25)
推腿穴位图(26)
推腿穴位图(27)
推腿穴位图(28)
推腿穴位图(29)
推腿穴位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