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穴位图耳朵
艾灸耳朵上的穴位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等作用,以下为您介绍一些可艾灸的耳朵穴位及相关要点: 常用穴位 耳尖穴 位置:在耳郭的上方,当折耳向前,耳郭上方的尖端处。
功效:具有清肝泻火、明目利咽的功效。
常用于辅助治疗麦粒肿、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实热病症。
艾灸方法:采用艾条悬灸,将艾条点燃后,距离耳尖穴皮肤2 - 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次艾灸10 - 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神门穴 位置:在耳甲腔底部,三角窝前下方。
功效:有镇静安神、消炎止痛的作用。
对失眠、多梦、焦虑、神经衰弱等精神神经系统问题有一定的调理功效,还可辅助缓解疼痛症状。
艾灸方法:使用温和灸,手持艾条对准神门穴,距皮肤1.5 - 2厘米左右施灸,使局部有温热舒适感而不灼痛,每侧耳朵艾灸10 - 15分钟,每周2 - 3次。
肾俞穴(耳穴) 位置:在对耳轮下脚下方后部。
功效:能益肾填精、聪耳明目。
可用于改善耳鸣、耳聋、眩晕等症状,对肾脏功能也有一定的调养作用。
艾灸方法:艾条温和灸,每次每侧穴位艾灸10 - 15分钟,以耳部微微发红、温热为度,每周进行2 - 3次。
内分泌穴 位置:在屏间切迹内,耳甲腔的前下部。
功效:调节内分泌系统,对月经不调、痛经、痤疮等内分泌失调相关的病症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艾灸方法:采用艾条悬灸,距离穴位皮肤2 - 3厘米进行熏烤,每次每侧穴位艾灸10 - 15分钟,每周2 - 3次。
注意事项 温度控制:耳朵皮肤相对较薄,艾灸时一定要严格控制温度和距离,避免烫伤。
如果在艾灸过程中感觉过热,应及时调整艾条与耳朵的距离。
施灸顺序:一般先上部后下部,先背部后腹部,先头面后四肢,先阳经后阴经。
如果同时艾灸耳朵穴位和其他部位穴位,要遵循此顺序。
特殊情况:耳部有炎症、破溃、过敏等情况时,不宜艾灸耳朵穴位;孕妇艾灸耳朵穴位需谨慎,尤其是怀孕初期,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施灸频率:艾灸耳朵穴位并非频率越高越好,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适当调整。
如果艾灸后出现口干、咽干、头晕等不适症状,可能是艾灸过量,需暂停艾灸并咨询专业人士。
艾灸穴位图耳朵(1)
艾灸穴位图耳朵(2)
艾灸穴位图耳朵(3)
艾灸穴位图耳朵(4)
艾灸穴位图耳朵(5)
艾灸穴位图耳朵(6)
艾灸穴位图耳朵(7)
艾灸穴位图耳朵(8)
艾灸穴位图耳朵(9)
艾灸穴位图耳朵(10)
艾灸穴位图耳朵(11)
艾灸穴位图耳朵(12)
艾灸穴位图耳朵(13)
艾灸穴位图耳朵(14)
艾灸穴位图耳朵(15)
艾灸穴位图耳朵(16)
艾灸穴位图耳朵(17)
艾灸穴位图耳朵(18)
艾灸穴位图耳朵(19)
艾灸穴位图耳朵(20)
艾灸穴位图耳朵(21)
艾灸穴位图耳朵(22)
艾灸穴位图耳朵(23)
艾灸穴位图耳朵(24)
艾灸穴位图耳朵(25)
艾灸穴位图耳朵(26)
艾灸穴位图耳朵(27)
艾灸穴位图耳朵(28)
艾灸穴位图耳朵(29)
艾灸穴位图耳朵(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