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冬的功效与作用
百合科植物麦冬的干燥块根。除东北外,大部分省区都有分布,主产于江西、安徽、浙江、福建、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夏季采挖,洗净,反复暴晒、堆置,至七八成干,除去须根,干燥。麦冬具有养阴润肺(通过补充肺部津液来滋润肺脏)、养胃生津、清心除烦(清除内心的烦热)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部红肿疼痛,或干燥,有异物感,或咽痒不适,吞咽困难)咽痛、津伤口干等病症。
麦冬又叫麦门冬、寸冬,为百合科植物沿阶草的块根。与天冬功效相近,都是养阴之药,有医生处方“二冬”者,即为麦冬与天冬并用之意。我国多地均有产出,通常夏季釆挖,洗净后除去须根,晒干生用。
一、麦冬的功效:
麦冬味甘、微苦,微寒。归肺、心、胃经。功效能润肺养阴,益胃生津,清心除烦。被誉为“润肺、退热、定嗽之要药”。
现代常用于肺胃阴虚之津少口渴、干咳咯血;心阴不足之心悸易惊及热病后期热伤津液等证。
名家名著摘要:
《本经》:“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
《别录》:“疗虚痨客热,口干烦渴,保神,定肺气,安五脏。”
《本草拾遗》:“去心热,止烦渴。”
《用药心法》:“补心气不足,及治血妄行,补心不足。”
《长沙药解》:“清金润燥,解渴除烦,凉肺热而止咳,降心火而安悸。”
《本草备要》:“清心润肺,强阴益精,泻热除烦,消痰止嗽。行水生津。治呕吐,客热虚劳,脉绝短气。肺痿吐脓,血热妄行,经枯乳闭,明目悦颜。”
张锡纯言:“能入胃以养胃液,开胃进食,更能入脾以助脾散精于肺,定喘宁嗽,即引肺气清肃下行,通调水道以归膀胱。”
二、麦冬的配伍应用:
1.用于肺燥干咳,劳嗽咯血。麦冬能养阴润肺,善治肺燥干咳,或痰粘咯血。可与天冬等分配伍,加蜂蜜收膏,即二冬膏。若治温燥伤肺,干咳气逆,咽干鼻燥等证,常配伍桑叶、杏仁、阿胶等,即清燥救肺汤。
汪昂言:“午前嗽多属胃火,宜芩、连、栀、柏、知母、石膏;午后嗽及日轻夜重者,多属阴虚,宜五味、麦冬、知母、四物。”
2.用于胃阴不足,舌干口渴。麦冬能益胃生津,可治消渴。常配伍沙参、生地、玉竹等生津止渴之药。
若温病后期,气阴两伤,症见汗多神疲,体倦乏力,咽干口渴者,常配伍人参、五味子以益气生津、敛阴止汗,即生脉散。
李东垣言:“人参甘寒,泻火热而益元气;麦冬苦寒,滋燥金而清水源;五味酸温,泻丙火而补庚金,益五脏之气也。”
黄元御言::“麦冬而得人参,清金益气,生津化水,雾露泛洒,心肺肃凉,洗涤烦躁之法,至为佳妙也。”
邓铁涛治疗冠心病,心阴虚者常以生脉散为主方。心动过速者,加玉竹、柏子仁、丹参;期前收缩脉促者,加珍珠粉冲服;心阴虚兼痰者,加瓜蒌、薤白;兼瘀者,酌加桃仁、红花或三七末冲服,值得学习。
若温病伤津,肠燥便秘,麦冬还有润肠通便之效,常配伍玄参、生地,即增液汤。若燥盛邪实,可再加大黄与芒硝,以增强通腹泻热之力,即增液承气汤。
3.用于心烦失眠。麦冬能清心除烦,治温病邪热入营,身热夜甚、烦躁不安等证,常配伍生地、竹叶、黄连等,即清营汤。若兼见汗出不止,喘渴欲脱等证,可与生脉散合方而用,疗效更佳。
若治阴虚有热,心烦不眠,常配伍人参、酸枣仁、柏子仁、生地等,即天王补心丹。
4.《伤寒论》中麦冬用法。《伤寒论》中有5个方剂用到过麦冬,分别是:麦门冬汤、炙甘草汤、竹叶石膏汤、薯蓣丸与温经汤。可谓皆是今天中医临症最常用之方剂,都需要重点掌握。
如治咳嗽,火逆上气,咽喉不利,相火刑金之证。常配伍半夏、人参、甘草等,即麦门冬汤。治津虚血少之脉结代、心悸,常配伍生地、阿胶、人参等,即炙甘草汤。治津血枯燥,手掌烦热,唇口干燥,常配伍吴茱萸、丹皮、阿胶、半夏等,即温经汤。治津血亏虚,虚劳百损,常配伍山药、地黄、当归、人参等,即薯蓣丸。治伤寒、温病、暑温余热未清,气津两伤,常配伍竹叶、石膏、人参等,即竹叶石膏汤。
《本草衍义》:“治心肺虚热及虚劳。麦门冬、地黄、麻仁、阿胶润经益血,复脉通心,二门冬、五味子、枸杞子同为生脉之剂。”
三、麦冬的用法用量:
麦冬常入煎剂,少为丸散。入煎剂常用量十余克。若用其大补阴液,生津止渴,也有用至几十克以上者。
一般认为,清养肺胃之阴多去心用,若滋阴清心则可连心用。也有医家应用后,觉得差别不太明显。
陶弘景言:“抽去心,不尔,令人烦。”
汪昂言:“肥大者良,去心用。入滋补药(宜)酒浸制其寒。”
《珍珠囊》:“行经,酒浸、汤浸。去心,治经枯。”
张锡纯言:“用者不宜去心。”以上诸论,仅供参考。
四、麦冬的应用注意:
麦冬味甘性寒,偏于黏滑,泄而不收。故脾胃虚寒泄泻,胃有痰饮湿浊,或暴感风寒咳嗽者均忌服。
《本草衍义》:“治肺热之功为多,其味苦,但专泄而不专收,寒多人禁服。”
麦冬泄肺中之伏火,清胃中之热邪,补心气之劳伤,润肠枯、降冲逆、止呕哕之功效确切。
用量大小不一则效果不一,如火伏在肺,灼烁内液,非重用不举,火势焉能克制;热炽于胃,熬尽其阴,不重用火不能平熄;胃燥肠枯津亏,必须投以重剂方能取效,施用得当,安危立见。
麦冬味甘而微苦,微寒,入手太阴肺经,能养肺阴、清肺热,常用于燥伤肺阴及阴虚肺热之咳嗽、咽喉不利者。治阴虚咳嗽、燥邪伤肺、肺阴不足之咽干口燥者,常与沙参等配伍。
麦冬能养阴、益胃、清热,常用于胃阴不足(胃中阴液不足)之口渴、便秘者,常与玄参、生地等同用;治疟疾反复发作、伤耗胃阴之便秘者,常与麻仁、何首乌等配伍。
麦冬入心经,能润肺清心,可用于阴血不足、心烦失眠、心神不宁、心悸(心跳加快,常伴有心慌)、失眠健忘者,常与玄参、生地等配伍。
麦冬能滋补肺阴、滋养胃阴、益心气,故可用于肺胃阴伤、心气不足、神疲(精神不振)体倦、口渴多汗及短气自汗(白天不自主地出汗,稍动出汗就加重)、口干咽燥者。
凡脾虚便溏(粪便稀不成形)、肺胃有痰饮(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湿浊及初感风寒咳嗽者忌服。若有需要使用麦冬的患者,请咨询专业中医,并严格遵从医嘱,切不可随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