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的功效与作用
艾叶,又称为艾、艾蒿、大艾叶等,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艾叶中含有大量的挥发油,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桉叶精、樟脑、藏茴香酮、松油醇等。
艾叶的主要功效是调理气血、逐寒湿。同时,艾叶也有温经止血安胎、治心腹冷痛、久痢、月经不调等功效。在药理研究方面还发现,艾叶有抗菌、抗病毒、抗过敏、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艾草的功效为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安胎。对于出血证、月经不调、痛经、胎动不安具有治疗作用。
1.艾草味辛、苦,性温,归肝、脾、肾经。本品辛温可散寒温经止血,适用于虚寒性的出血病症,如冲任不固之崩漏下血等。
2.本品能温通经脉、散寒除湿、止痛调经。常用于治疗下焦虚寒的月经不调、痛经、宫寒不孕及带下清稀等症,对于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冷痛也具有治疗作用。
3.艾草为安胎之要药,常用于治疗妇女妊娠期的胎动不安。
4.艾草外用可治皮肤瘙痒。
此外,艾草可用于熏灸穴位,能温煦气血,透达经络,具有保健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艾草具有促进凝血、改善心血管功能、镇咳、祛痰、平喘、抑菌、抗炎、镇痛、利胆、镇静、调节免疫等多种作用。
艾草可煎服也可外用,一般温经止血宜炒炭,其他应用时生用。
需要注意的是,艾草辛香温燥,应避免过量或持续服用,阴虚血热者则应忌服,最好是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艾叶的常见用法
图片来源:头条号官方正版图库
内服:煎汤,3~9g;入丸、散或捣汁。
外用:捣绒作炷或制成艾条熏灸、捣敷、煎水熏洗或炒热温熨。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1.5-3厘米,进行熏烤。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
食疗:
① 艾叶红糖水。
做法:生姜5片,大枣5枚,艾叶15g,红糖适量,水煎服。此法用于妇女痛经。
②姜艾鸡蛋。
做法:生姜15g,艾叶10g,鸡蛋2个,加水适量煮熟后,蛋去壳放入再煮,饮汁吃蛋。此法用于女子月经过多。
泡脚:取艾叶一小把煮水后泡脚。用艾叶做成或用纯的清艾条取四分之一,撕碎后放入泡脚捅里,用滚开的水冲泡一会儿,等艾叶泡开后再兑温水泡脚。泡至全身微微出汗,再多喝些温水并充分休息。 含艾叶的常用中成药
艾附暖宫丸:功能主治是理气补血,暖宫调经。用于子宫虚寒,月经量少、后错,经期腹痛、腰酸带下。
温馨提示
1.宫寒经痛的读者朋友注意了,此药若再配合艾灸相关穴位,内外同补,效果更佳。
2.阴虚血热者应慎用艾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