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佩兰的功效与作用
凡气味芳香,性偏温燥,以化湿运脾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化湿药。使用化湿药,应根据湿困的不同情况及兼证而进行适当的配伍应用。
佩兰的药性在化湿类中药当中是唯一的非温性的平和之药,其它一般都是温性,本品用于湿热中阻、热滞中焦,为最佳选择用药,脾瘅就是脾经湿热。若临床表现为舌苔黄腻的,口臭,口中粘滞甜腻,就可考虑佩兰。

来源:佩兰为菊科植物佩兰Eupatorium fortunei Turcz. 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分两次采割。切段生用,或鲜用。
产地:主产于江苏、浙江、河北等地。
相关名字:香佩兰、兰草、香草、燕草、薰草、千金草。
性味归经:辛,平。归脾、胃、肺经。
功效:化湿,解暑。
性状鉴别:


【药材性状】 本品茎呈圆柱形,长30~100cm,直径0.2~0.5cm;表面黄棕色或黄绿色,有的带紫色,有明显的节和纵棱线;质脆,断面髓部白色或中空。叶对生,有柄,叶片多皱缩、破碎,绿褐色;完整叶片3裂或不分裂,分裂者中间裂片较大,展平后呈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基部狭窄,边缘有锯齿;不分裂者展平后呈卵圆形、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气芳香,味微苦。

【饮片性状】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段,干燥。
本品呈不规则的段。茎圆柱形,表面黄棕色或黄绿色,有的带紫色,有明显的节和纵棱线。切面髓部白色或中空。叶对生,叶片多皱缩、破碎,绿褐色。气芳香,味微苦。
主治病证:
1.湿阻中焦。
本品气味芳香,其化湿和中之功与藿香相似,治湿阻中焦之证,每相须为用,并配苍术、厚朴、蔻仁等,以增强芳香化湿之功。又因其性平,芳香化湿浊,去陈腐,用治脾经湿热,口中甜腻、多涎、口臭等的脾瘅症,可单用煎汤服,如兰草汤(《素问》),或配伍黄芩、白芍、甘草等药。
2.暑湿、湿温。
本品化湿又能解暑,治暑湿证常与藿香、荷叶、青蒿等同用。湿温初起,可与滑石、薏苡仁、藿香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5~10g。鲜品加倍。
使用注意:
阴虚血燥,气虚者慎用。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利水道,杀蛊毒,辟不洋。久服益气,轻身不老,通神明。”
2、《本草经疏》:“开胃除恶,清肺消痰,散郁结。”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全草含挥发油0.5%~2%。油中含聚伞花素(对异丙基甲苯)、乙酸橙花醇酯,叶含香豆精、邻香豆酸、麝香草氢醌。其它尚含有三萜类化合物。
2.药理作用:佩兰水煎剂,对白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八叠球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其挥发油及油中所含的伞花烃、乙酸橙花酯对流感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佩兰挥发油及其有效单体对伞花烃灌胃具有明显祛痰作用。
3.临床研究:据报道,以佩兰配伍藿香、白术、扁豆、茯苓、杏仁、苡仁、滑石等,治疗暑温夹湿,伤及肠胃之腹泻效果良好,2剂而愈(四川中医,1985,12:43)。
注:内容来自教材和网络,文中涉及所有方剂药物及治法为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
- 上一篇:中药槟榔的功效与作用
- 下一篇:中药山楂的功效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