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鹤草芽的功效与作用
凡以驱除或杀灭人体内寄生虫,治疗虫证为主的药物,称为驱虫药。本类药物入脾、胃、大肠经,部分药物具有一定的毒性。
龙芽草在本草中,其三个不同部位均可以入药,其地上部分称为仙鹤草,为主要药用部位。冬芽称为鹤草芽,块状根称为龙牙草根。本期一起来学习下鹤草芽。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龙芽草(即仙鹤草)Agrimonia pilosa Ledeb.的冬芽。冬、春季新株萌发前挖取根茎,去老根及棕褐色绒毛,留取幼芽,晒干。研粉用。
于地上部分枯萎后采集(9~11月)直至翌年春植株萌发前(3~4月),挖出根部,取下冬芽,去掉地下根部,但可留冬芽上的须根,洗净晒干或于55℃以下烘干。
产地: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相关名字:狼牙、狼齿、狼牙子、仙鹤草根芽。
性味归经:苦、涩,凉。归肝、小肠、大肠经。
功效:杀虫。
性状鉴别:


本品略呈圆锥形, 常弯曲, 长2~4cm, 直径0.5~1cm。芽由数片黄棕色披针形的膜质芽鳞包被, 芽鳞上有数条叶脉;剥去芽鳞, 可见黄色或黄绿色的幼芽, 密被白毛;质脆,易碎。短小根茎呈圆柱形,长1~2cm;表面棕褐色,有紧密的环状节,着生棕色细小的鳞叶及须根;质硬,断面平坦,黄白色。气微,味先微甜而后涩苦。
主治病证:
绦虫病。
本品善驱绦虫,对多种绦虫都有作用,并有泻下作用,有利于虫体排出,为治绦虫病的新药。单用本品研粉,晨起空腹顿服即效,一般在服药后5~6小时可排出虫体。临床上有仙鹤草芽浸膏,鹤草酚胶囊及鹤草酚的衍生物等多种制剂,治疗绦虫病效果显著。
此外,本品制成栓剂,治疗滴虫性阴道炎,有一定疗效。本品亦可用治小儿头部疖肿。
用法用量:
研粉吞服,每日30~45g,小儿0.7~0.8g/kg,每日1次,早起空腹服。
使用注意:
不宜入煎剂,因有效成分几乎不溶于水,遇热易被破坏。服药后偶见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出汗等反应。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含鹤草酚,仙鹤草内酯,仙鹤草醇、芹黄素,儿茶酚、鞣质等。鹤草酚为间苯三酚类衍生物,现已能人工合成,是灭绦虫的有效成分。
2.药理作用:鹤草酚主要作用于绦虫头节,对颈节、体节亦有作用,能抑制虫体的糖原分解,对虫体细胞的无氧和有氧代谢及虫体细胞代谢产物琥珀酸的生成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鹤草酚有促进动物体内血吸虫转移,虫体萎缩,退化,甚至杀死成虫的作用;对蛔虫有持久的兴奋作用,对阴道滴虫、血吸虫、疟原虫、囊虫等,亦有抑杀作用。
3.临床研究:鹤草芽浸膏制剂“杀绦灵”,成人1.5g,晨空腹顿服,同时服酚酞0.2g导泻,儿童40mg/kg,治疗猪肉绦虫病10459例,结果排出带头节者5826例,驱虫率为55.71%(河北医药,1981,2:17);鲜鹤草芽250g,糯米适量煮粥,去渣,加糖顿服,每日1剂,连服3~5剂,治小儿头部疖肿(四川中医志,第1卷,1980,75)。鹤草芽粉10g,加水150ml,文火煎煮5分钟,含漱,每日3次,7日为1疗程,治疗艾滋病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12例,总有效率为83.3%(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8,11:33)。另有用鹤草芽治疗滴虫性肠炎、滴虫性阴道炎、囊虫病等。
注:内容来自教材和网络,文中涉及所有方剂药物及治法为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
- 上一篇:中药稻芽的功效与作用
- 下一篇:中药厚朴的功效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