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凤仙花的功效与作用
野凤仙花的功效与作用
别名:霸王七
来源:凤仙花科凤仙花属植物野凤仙花
Impatiens textori Miq.,
以树皮、根皮、叶入药。
形态鉴别:一年生草本,高40-90厘米。茎直立,多分枝,通常带淡红色,上部小枝和总花梗被红紫色腺毛。叶互生或在茎顶部近轮生,叶片菱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稀宽披针形,长3-13厘米,宽3-7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稀钝圆,边缘具锐锯齿,齿端有小尖,侧脉7-8对,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沿脉被多细胞毛;叶柄长4-4.5厘米,上部叶渐小,近无柄,基部稍钝。总花梗生于上部叶腋,斜上,长4-10厘米,具4-10花;花梗细,长1-2厘米,基部具苞片;苞片卵状披针形至三角状卵形,长3-5毫米。花大,淡紫色或紫红色,具紫色斑点,长3-4厘米;侧生萼片2,宽卵形,暗紫红色,长7-10毫米,宽5-6毫米,顶端尖;旗瓣卵状方形,直径约12毫米,顶端具小尖,背面中肋具龙骨状突起,翼瓣具柄,长约2厘米,2裂,基部裂片卵状长圆形,上部裂片长圆状斧形,背部具明显的小耳;唇瓣钟状漏斗形,长达2.5-3厘米,口部斜上,宽15-18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成长1.5厘米向内卷曲的距,内面具暗紫色斑点。花丝线形,长3-4毫米,花药卵形,顶端钝。子房纺锤形,直立,蒴果纺锤状,长1-1.8厘米。喙尖。种子少数,椭圆形,长4毫米,褐色,具小瘤状突起。花期8-9月。
生境与分布:分布于吉林、辽宁、山东。生于山沟溪流旁,海拔1050米。长江流域以南各省有分布。
采集季节:秋季采收,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辛、苦、微寒。祛瘀消肿,解毒。
主治用法:跌打损伤,痈疮。用量15-25克。泡酒服。
参考配方:跌打损伤,腰脚疼痛:野凤仙花根、大血藤、小血藤、牛膝、松节、柏树子,泡酒服。
附注:长江流域的野凤仙花与东北凤仙花易混淆,但长江流域的花大,紫红色,长3-4厘米,唇瓣具暗紫红色斑点,具粗大卷曲的距。
凤仙花具有祛风、活血止痛、解毒消肿的功效。
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疼痛,以及妇女闭经、腹痛、产后瘀血不尽、跌打损伤等病症。
凤仙花还具有解毒、通经、催产、祛痰、消积块的功效。凤仙花的种子为急性子,具有通经、活血化瘀、利尿解毒的作用。
临床上比如常见的鱼刺卡在喉咙中了,可用急性子给予治疗。凤仙花的茎又叫透骨草,具有活血化瘀、解毒的作用,将其捣碎可治疗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还可活血化瘀,对于关节的疼痛有一定的作用。此外,凤仙花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免引起相关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