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鸡脚黄连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副作用与禁忌
昆明鸡脚黄连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副作用与禁忌
【拼音名】Kūn Mínɡ Jī Jiǎo Huánɡ Lián
【别名】土黄连、鸡脚刺、三棵针(《云南中草药》),鸡脚黄连(《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小檗科植物昆明小檗的根。全年可采。
【原形态】常绿灌木,高约2米。根粗壮,有弯曲分枝,表面灰黄色。小枝圆柱形,灰棕色,稍有棱角;刺通常3枚生手节上,长6~21毫米。叶3~5枚簇生,硬革质,狭披针形以至狭矩圆状卵形,长4~10厘米,宽1~2.5厘米,边缘稍反卷,有刺状锯齿;几无柄。小花20数朵簇生于叶腋,鲜黄色;花瓣6,卵圆形。浆果卵状矩圆形,柱头扁平,宿存。花期春季。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灌丛中。
【性味】《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苦,寒。"
【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肠炎,痢疾,淋病,咽喉肿痛,烫伤,疮痈。
①《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清热泻火解毒。治尿赤淋痛,牙龈肿痛,咽喉肿痛,目赤痛,腮腺炎。"
②《云南中草药》:"清热解毒,消肿。防治痢疾,肠炎;治烫伤,疮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附方】治痈疮肿痛:鸡脚黄连冲烂外敷,或研末水调外敷。(《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备注】同属植物粉叶小檗,又名:宽叶鸡脚黄连。小枝光滑无毛。叶薄革质,椭圆形至阔椭圆形,有刺状齿,下面有白霜,花黄色,10~25朵簇生于叶腋。分布云南等地。其根亦同等入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医认为,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常用于治疗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痈肿疔疮等证。外用治疗湿疹、口疮、中耳炎等亦有较好的疗效。
黄连可以缓解疼痛,而且还有缓解心烦的作用,是非常受欢迎的传统中药黄连是一味大苦大寒的中药材,对清热解毒非常有效,特别是对实热引起的胃火牙痛口苦、口臭问题,同时还有面红、大便干硬、舌苔黄等症状,大都可以用黄连来解决。
2、抗菌消炎
黄连当中含有大量小檗碱,这样的物质对常见的革蓝氏阳性、革蓝氏阴性等细菌都是可以有抑制作用的,所以说黄连是属于一种广谱抗菌的中草药,所以说大家在日常就可以通过黄连来对于细菌引起的痢疾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3、保肝利胆
黄连还可以促进肝脏的健康,能够保肝利胆,可以通过黄连来帮助肝炎患者降低转氨酶的活性,同时还可以起到治疗作用。
【服用禁忌】
黄连大苦大寒,过服久服易伤脾胃,拉肚子,影响到肠胃的运化功能,从而会影响到食欲,导致消化不良。除非体内有实热,否则慎用。
黄连具有着清热解毒以及消炎作用,对于大肠杆菌等都具有着抑制作用。可以泡水喝,但是对于脾胃虚寒的人不宜服用,苦燥伤津,阴虚津伤者慎用,因为是苦寒之品。
一般中病既止不宜久服,最好饭后服用。黄连的用量病轻者每日2-3克,病重者每日5-6克。儿童脾胃功能不健全,不可盲目服用黄连。
材料:准备【黄连药膳】黄连阿胶鸡子黄汤 两枚鸡子黄,十二克黄连,三克黄芩,九克阿胶,三克白芍。
做法:先煮黄连、黄芩、白芍、加水8杯,浓煎至3杯,去渣后,加阿胶烊化,再加入鸡子黄,搅拌均匀。
功效:服用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可以清热育阴。适用于热邪入营、伤耗营阴心液、发热不已、心烦不得卧、舌红绛而干、脉细数。
黄连木香炖猪大肠
材料:准备五克黄连,十克木香,五十克猪大肠,生姜3片,适量的蒜头、生粉。
做法:黄连,木香研为碎末:猪大肠洗净。把药碎末装进猪大肠内,两端用牙签或线扎紧,放进炖盅内,加入冷开水250毫升,炖2个半小时便可。
功效:对于气滞不行、腹胀腹痛的人非常适合食用黄连木香炖猪大肠,还可以辅助治疗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