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叶防风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副作用与禁忌
细叶防风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副作用与禁忌
【拼音名】Xì Yè Fánɡ Fēnɡ
【别名】防风、新疆防风
【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伊犁岩风的根。
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具有辛温解表,去经络筋骨中的风湿,祛风解痉,治疗肠风便血,入肝经气分的作用。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banotis iliensis(Lipsdy) Korov.[Seseli iliense(Regel et Schmalh.)Lipsky]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未开花前采挖,去除茎叶,洗净,扎成束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0.5-1(-2)m。根茎粗壮,径2-3cm,顶端密集残存叶鞘纤维,根长圆桂形,木质化。茎有显着条纹及浅纵沟槽,密被短毛,基部茎径0.5-2cm。基生叶多数,叶柄长5-8cm,基部有宽阔叶鞘,密被短柔毛;叶片轮廓阔三角状卵形,二至三回羽状全裂,第一回羽片约8-9对,末回裂片线形或丝线形,长1-4cm,宽0.5-1mm,有稀疏短柔毛;茎生叶与基生叶相似,但羽地减少,叶鞘呈三角状卵形,最上部公有短密的叶鞘。复伞形花序呈圆锥状分枝,总苞片6-10,卵状披针形,外被白色柔毛;伞形花序直径2-4cm,伞辐10-20,长1-2cm,有毛;小伞形花序有花10-20;小总苞片约10,卵状披针形,外部多毛;萼齿锥形或披针形,多毛;花瓣白色,长圆形,外部多白色长毛;花柱基圆锥形,花柱叉开弯曲。分生果长圆形,长3-4mm,宽约1mm,密被柔毛,横剖面略呈五角形,每棱槽内有油管1,合生面油管2。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m左右砾石山坡或山沟、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新疆伊犁、乌鲁木齐一带。
【化学成份】根含呋喃香豆精类物质:圆当归内酯(iselin,即archangelin),伊犁岩风素(iliensin)[1]。
【性味】味辛;微甘;性温
【功能主治】发表散寒;胜湿止痛。主感冒;头风头痛;风显关节痛;风疹;湿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煎汤洗。
【摘录】《中华本草》
古人认为这种病情是因为大肠内有风邪侵袭,在治疗肠风便血的方剂中加入一味防风,有良好的效果。
经常会配合“地榆炭”,“槐角炭”,“炒槐花”等来止血祛风。
防风可以入肝经,所以也可以用于肝郁伤脾导致的腹痛,腹泻等的治疗,常常会配合“白术”,“白芍”使用。
还有就是防风可以降低附子的毒性,而与黄芪配伍又可以增强黄芪的作用,这点还是要注意的。
防风的用量一般在6到9克,根据情况可以有必要的减少或增多,要注意的是阴虚火旺导致的头疼是不适合使用防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