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小知识 > 生活百科 > 详情

简述视崖实验及其意义

视崖实验简介 视崖实验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莉诺·吉布森(Eleanor J. Gibson)和理查德·沃克(Richard D. Walk)在 1960 年进行的一项旨在研究婴儿深度知觉发展的经典实验。

实验装置是一个特制的“视崖”,它看起来像是一张桌子,桌面由透明玻璃覆盖,在玻璃下方的一半铺设了与玻璃紧贴的棋盘格图案的布料,给人一种浅滩的视觉效果;另一半则将棋盘格布料放置在距离玻璃下方一定深度(比如几十厘米)的地方,造成一种悬崖落差的视觉错觉。

这样,从上方看,一边是看似“浅滩”,一边是看似“悬崖”。

实验时,将 6 - 14 个月大的婴儿放在视崖的中间位置,然后让婴儿的母亲分别在“浅滩”一侧和“悬崖”一侧呼唤婴儿。

实验结果 大部分婴儿能够轻松地爬向“浅滩”一侧;但当母亲在“悬崖”一侧呼唤时,尽管婴儿表现出想要靠近母亲的意愿,却很少有婴儿愿意爬过“悬崖”区域,很多婴儿会在边缘处犹豫、哭闹,不敢向前。

这表明婴儿已经能够感知到深度,具有了深度知觉,知道“悬崖”一侧存在危险。

实验意义 深度知觉发展方面:该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婴儿在早期就具备深度知觉能力,并非像之前一些理论认为的那样,深度知觉是在后天较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中逐渐形成的。

这为研究人类深度知觉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证依据,推动了发展心理学领域对于婴儿感知觉发展规律的深入探索。

认知发展理论完善方面:视崖实验结果丰富了人们对婴儿认知发展过程的理解。

它表明婴儿在生命早期就拥有一些先天的感知能力,这些能力是进一步认知世界和学习的基础,有助于完善认知发展理论体系,促使研究者重新思考先天因素和后天经验在认知发展中的相互作用。

实践应用方面:在育儿和教育实践中,视崖实验的结论具有指导意义。

了解婴儿很早就有深度知觉,家长和教育者可以更好地为婴儿创造安全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避免因婴儿对深度的误判而发生危险。

同时,也提醒在设计儿童玩具、游戏场景以及学习空间时,要充分考虑到儿童的深度知觉特点,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您可能感兴趣

简述大气窗口的概念以及常用的大气窗口有哪些?

简述大气窗口的概念以及常用的大气

大气窗口概念 大气窗口是指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时,大气层对电磁辐

简述肖特基缺陷和弗伦克尔缺陷的不同之处。

简述肖特基缺陷和弗伦克尔缺陷的不

肖特基缺陷和弗伦克尔缺陷是晶体中两种典型的点缺陷,它们的不同之

简述二月抗争。

简述二月抗争。

Ban 内容存在问题,生成失败

简述分析单位及其类型。

简述分析单位及其类型。

分析单位是指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用来观察、描述和解释的基本单位

简述正式组织的含义。

简述正式组织的含义。

正式组织是指人们按照一定的规则,为完成某一共同的目标,正式组织起

简述“成熟势力说”的主要观点和启示。

简述“成熟势力说”的主要观点和启

"成熟势力说"的主要观点 "成熟势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格赛

PaCOPaCO的监测意义是()

PaCOPaCO的监测意义是()

P a C O 2 PaCO₂PaCO2​即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是指动脉血中物理

删除用户test及其家目录/home/test,下面命令正确的是()

删除用户test及其家目录/home/test

在Linux系统中,要删除用户test及其家目录/home/test,可以使用以下

简述什么是链锁反应?

简述什么是链锁反应?

链锁反应也叫链式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初始反应所产生的活性中间

大肠埃希菌转化实验中,出现卫星菌落的原因可能有()

大肠埃希菌转化实验中,出现卫星菌

在大肠埃希菌转化实验中,出现卫星菌落的原因主要是抗生素的扩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