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 儿童教育 > 学习成长 > 详情

端午节粽子的历史典故

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由来已久,背后蕴含着多个历史典故: 纪念屈原 这是流传最广的一个典故。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爱国诗人。

他一心报国,却遭奸臣排挤诽谤,被楚怀王流放。

在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屈原悲愤交加,于农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

百姓们听闻这个噩耗,纷纷划船到江中打捞他的遗体,并将竹筒装米投入江中,希望江里的鱼鳖虾蟹吃饱后,不再啃食屈原的身体。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纪念伍子胥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

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

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

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江浙一带人民每逢端午节就要吃粽子,用以纪念伍子胥。

纪念孝女曹娥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

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因此相传端午节的某些习俗,如吃粽子等,也有为纪念曹娥之意,人们用这种方式赞扬曹娥的孝道,传承她的精神。

 

您可能感兴趣

端午节作文:包粽子

端午节作文:包粽子

端午粽香情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

开卷有益的历史典故

开卷有益的历史典故

"开卷有益"这一成语源自宋太宗赵光义阅读《太平总类》的故事。

包粽子作文6篇

包粽子作文6篇

包粽子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每年

吃粽子作文20篇

吃粽子作文20篇

作文一:端午品粽香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每年端午节,吃粽子

端午节作文600字范文

端午节作文600字范文

端午粽香情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

端午节的作文500字

端午节的作文500字

端午粽香情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

写端午节包粽子的作文

写端午节包粽子的作文

端午粽香情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

大公无私的成语典故

大公无私的成语典故

"大公无私"这一成语出自《吕氏春秋·孟春纪·去私

中国的历史典故

中国的历史典故

以下为你介绍一些中国经典的历史典故: 先秦时期 完璧归赵:战国时期

家乡的端午节作文优秀7篇

家乡的端午节作文优秀7篇

家乡的端午节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