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的功效与作用
乌梅它的功效与作用,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乌梅能够保护胃肠,对于一些便秘的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2、乌梅能够解酒,对于酒精中毒或者是酒醉、不省人事的患者,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并且乌梅能够增加体内的能量,以及增进食欲,能较好的缓解消化不良以及食欲减退的症状。
3、乌梅还能够防止衰老,清除血液中的毒素,以及起到止痛的作用,并且具有能够缓解肠道内食物的腐化,促进肠道吸收等新陈代谢的作用,所以在临床上,乌梅有很多的功效,根据不同的症状,可以选择乌梅来进行治疗。
乌梅的功效:
乌梅味酸,平。归肝、脾、肺、大肠经。功效能敛肺,涩肠,生津,安蛔。被誉为“生津安蛔之要药”。
常用于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等证的治疗。
名家名著摘要:
《本经》:“下气,除热烦满,安心,止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蚀恶肉。”
《别录》:“止下痢,好唾口干。”
《本草纲目》:“敛肺涩肠,止久嗽泻痢,蛔厥吐利。”
《长沙药解》:“乌梅酸涩收敛,泻风木而降冲击,止呕吐而杀蛔虫,善医蛔厥之证。”
《本草备要》:“酸涩而温。脾肺血分之果,敛肺涩肠,涌痰消肿,清热解毒,生津止渴,醒酒杀虫。治久咳泻痢,瘴疟,霍乱,吐逆反胃,劳热骨蒸,安蛔厥,去黑痣,蚀恶肉。”
二、乌梅的配伍应用:
1.用于肺虚久咳。乌梅能敛肺止咳,治肺虚久咳,常配伍半夏、杏仁、阿胶等,即一服散。
若治湿痰咳嗽,常配伍半夏、橘红、茯苓、甘草等,即二陈汤。方中用少许乌梅,收敛肺气,与半夏、橘红配伍,散中兼收,可防其燥散伤正,实为妙法,值得学习。
2.用于久泻久痢。乌梅尤善涩肠止泻。治久泻不止,常配伍肉豆蔻、诃子、砂仁、木香等,即固肠丸。
若治天行下痢不能食者,常与黄连合用,即《圣惠方》乌梅丸。
3.用于虚热消渴及温病发热。乌梅味酸,有生津止渴之效。治消渴烦闷,可与豆豉共水煎服。
若治虚热烦渴,常配伍天花粉、麦冬、葛根、人参等,即玉泉丸。
若治温病发热大者,可与白糖合用,共煎水服,即乌梅白糖汤。取其酸甘化阴之妙,实内藏至理。
彭子益言:“乌梅酸收,降甲木安乙木,敛相火而大补木气。木气动于上必虚于下,故乌梅为风木要药。收而不涩,能生津液,温病尤宜。白糖能补中而不横滞,与乌梅酸甘生阴,最宜温病虚证。故服之病愈。”
4.用于蛔厥腹痛呕吐。蛔虫特性,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乌梅味酸,故有安蛔之效。
治蛔虫引起的腹痛呕吐之证,常配伍细辛、蜀椒、干姜、黄连、黄柏等,即《伤寒论》乌梅丸。此外,本方还可治虚实兼见、寒热混杂之久利。疗效显著,值得学习。
5.其他应用。乌梅炒炭,还有止血之功,可治崩漏下血等出血证。
若捣烂或炒炭研末外敷,还能消毒疮,治疗胬肉外突。
汪昂言:“痈疮后生恶肉,烧梅存性,研末敷之。”
《圣惠方》:“治小儿头疮,积年不瘥,乌梅肉烧灰细研,以生油调涂之。”
三、乌梅的用法用量:
乌梅常入煎剂,也可做丸散与外用。入煎剂常用量几克至几十克以上;外用适量。
用于生津止渴,常生用;若用于止泻止血,宜炒炭用。
【注意事项】
适宜人群
适合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蛔厥腹痛、虚热消渴者等。
禁忌人群
1.酸涩敛肺,有敛邪之弊。故表邪未解,有恶寒、发热等症者不宜单味药内服。
2.性温,酸涩敛滞,易助热生火。故实热积滞,症见发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者忌大量内服乌梅;痛风患者忌用。
3.有松弛肠平滑肌的作用,湿阻脾胃,症见脘腹胀满、拒按恶食、嗳气吞酸、大便黏臭者忌大量内服乌梅。
4.胃酸分泌过多、胃溃疡患者忌大量长期服用。
- 上一篇:低烧是怎么回事,怎么快速治疗
- 下一篇:甘草的功效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