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的功效和作用
甘草性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主治1.心气不足之心动悸、脉结代。甘草能补益心气,益气复脉,可配伍人参、生地黄、阿胶同用,如炙甘草汤。
2.脾气虚证。甘草味甘,入中焦,具有补益脾气的作用。和配伍黄芪、白术、人参同用。
3.咳嗽气喘证。甘草具有祛痰、平喘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寒热虚实多种咳喘。
4.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甘草能缓急止痛,对脾虚所致的脘腹挛急作痛或阴血不足导致的肌肉疼痛有缓解作用。
中药甘草有什么功效作用
1、甘草的第1个功效就是能够调和药汤的苦味。众所周知,中药是很苦的,尤其是加入了黄连等方子,更是会让人苦得直皱眉头,而甘草味道发甜,如果在药方中加入甘草,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中和苦味,使药汤不再那么难以下咽。尤其是针对小孩子开的药方,更是会加入甘草,防止小孩子因药汤太苦不肯喝药。
2、除了调和苦味,甘草还能够缓解草药中的毒性。中药一般都为古法熬制,把各类草药按照比例混合在一起,虽然能够起到治病的功效,但是毕竟没有经过提取过滤,植物中的毒素没有祛除。但如果在药汤中加入一味甘草,甘草中富含的成分就能够有效的缓解并解除药物中的毒性,避免对人体造成其他损伤。
3、相信大家都知道一种药物,叫甘草片。这种药物最大的作用就是止咳,同时,这也是甘草的另一作用:止咳。在古时候中医盛行的年代,甘草常用于补虚止咳的方子中,不仅效果好,且不容易复发。
甘草别名:甜草根、蜜草。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微苦,归心、肺、脾、胃经。
用法用量:一般用量1.5~9克,煎服。
功效主治①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和四肢挛急疼痛;缓解药性、烈性。②炙 甘草补脾和胃的功效更强,主治脾胃功能减退、大便溏薄、乏力发热以及咳嗽、心悸等。
治病配方:1、治脾虚、食欲不振:炙甘草、人参、白术、茯苓各9克。将以上4味中药研为细末,每次取15克,水煎服。(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四君子汤)
2、治肺痿:炙甘草12克,干姜6克。水煎,去渣,温服。若胃寒明显者,加附子、肉桂,以温暖阳气;若呕吐者,加半夏、陈皮,以降逆止呕;若大便溏薄者,加扁豆、莲子肉,以健脾止泻等。(出自《金匮要略》甘草干姜汤) 不可与鲤鱼同食。
【甘草的日常食疗方】
1、菊花甘草汤:取白菊花120克,甘草12克,浸泡30分钟后煎煮,煮沸10分钟后去渣,趁温热分四次服用。可清热解毒,用于疔疮肿痛患者。
2、甘麦大枣汤:取淮小麦100克,大枣10枚,炙甘草10克。先用水煮炙甘草,取汁,再用炙甘草汁煮小麦和大枣,水沸后改小火煨至小麦烂熟成稀粥即可。早晚空腹各服一碗,有养心宁神、和中缓急的功效。用于心肝血虚所致的精神恍惚、悲伤欲哭和烦躁欲死等症。
3、甘草绿豆汤:取绿豆100克,生甘草10克。加水慢煮后服用,可解暑热及药物中毒。
4、助眠甘草汤:取甘草9克,小麦50克,红枣9克,清水1000毫升。煮沸后小火续煮15分钟,去渣当茶饮,具有解郁忘忧、益气健脾的功效。用于焦虑不安、入睡困难或浅眠易醒的患者。
5、甘草二花饮:取白菊花9克,红花6克,甘草6克,白糖10克。先把菊花和红花去杂质洗净,然后将二者及甘草加水250毫升大火煮沸,再改小火煎煮10分钟,最后加入白糖,代茶饮用。具有平肝疏风和清热解毒之作用,用于慢性肝炎,并见头痛目赤的患者。
- 上一篇:乌梅的功效与作用
- 下一篇:吃雪莲果的禁忌,吃雪莲果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