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艾灸穴位图
大寒时节艾灸特定穴位,有助于温阳补肾、抵御寒邪、调节身体机能 ,以下为你推荐几个适合大寒艾灸的穴位: 神阙穴 位置:位于腹中部,脐中央。
功效:此穴为先天之结蒂,元气归藏之根,与人体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大寒时节艾灸神阙穴可培元固本、回阳救逆、和胃理肠,提升人体阳气,增强抵抗力,改善脾胃功能,缓解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
操作方法:可采用隔盐灸或温和灸。
隔盐灸时,将纯净干燥的食盐填于脐窝,上置艾绒或艾炷施灸;温和灸则是将艾条点燃后,距神阙穴皮肤2 - 3厘米进行熏烤,以局部温热、红晕为度,每次灸15 - 20分钟 。
关元穴 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功效:关元穴是人体足三阴经与任脉交会之处,为保健要穴。
艾灸关元穴能补肾壮阳、培补元气、固精止遗,对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疾病有较好的调理作用,还可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冬季常见疾病。
操作方法:温和灸为主,每次灸15 - 20分钟,使局部有温热感而不灼痛为宜。
也可采用隔姜灸,将姜片置于穴位上,放上艾绒或艾炷施灸,每周可进行2 - 3次。
肾俞穴 位置: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肾俞穴是肾的背俞穴,艾灸此穴可直接作用于肾脏,起到补肾益精、强腰健骨、温煦肾阳的作用,对于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畏寒怕冷、尿频尿急等症状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操作方法:可选择艾条温和灸,每次每侧穴位灸15 - 20分钟,两侧穴位可交替进行。
也可用艾灸盒进行艾灸,将艾灸盒固定在穴位部位,每次灸20 - 30分钟,以局部皮肤红润为度。
足三里穴 位置: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功效: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大寒时节艾灸足三里,可促进脾胃运化,增强消化吸收功能,提高身体的营养供应,从而增强体质。
操作方法:温和灸,手持艾条在穴位上方2 - 3厘米处进行熏烤,使局部有温热舒适感,不烫为度,每侧穴位灸15 - 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大椎穴 位置:在脊柱区,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功效:大椎穴为督脉之要穴,总督一身之阳气。
艾灸大椎穴可激发阳气,振奋人体阳气,增强抵抗力,抵御外邪入侵,尤其适用于预防和治疗风寒感冒、咳嗽等冬季常见病症。
操作方法:采用艾条温和灸,将艾条点燃后,对准大椎穴进行熏烤,距离皮肤2 - 3厘米,以局部皮肤感到温热但不灼痛为宜,每次灸15 - 20分钟,每周可灸3 - 4次。
大寒艾灸穴位图(1)
大寒艾灸穴位图(2)
大寒艾灸穴位图(3)
大寒艾灸穴位图(4)
大寒艾灸穴位图(5)
大寒艾灸穴位图(6)
大寒艾灸穴位图(7)
大寒艾灸穴位图(8)
大寒艾灸穴位图(9)
大寒艾灸穴位图(10)
大寒艾灸穴位图(11)
大寒艾灸穴位图(12)
大寒艾灸穴位图(13)
大寒艾灸穴位图(14)
大寒艾灸穴位图(15)
大寒艾灸穴位图(16)
大寒艾灸穴位图(17)
大寒艾灸穴位图(18)
大寒艾灸穴位图(19)
大寒艾灸穴位图(20)
大寒艾灸穴位图(21)
大寒艾灸穴位图(22)
大寒艾灸穴位图(23)
大寒艾灸穴位图(24)
大寒艾灸穴位图(25)
大寒艾灸穴位图(26)
大寒艾灸穴位图(27)
大寒艾灸穴位图(28)
大寒艾灸穴位图(29)
大寒艾灸穴位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