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艾灸穴位图
艾灸是中医传统疗法,通过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绒、艾柱等,产生的艾热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以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
以下是一些适合下肢艾灸的穴位: 足三里穴 位置: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四横指并拢的宽度为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功效: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
艾灸此穴位可以改善胃肠功能,增强免疫力,对于消化不良、胃痛、腹泻、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还能缓解下肢疲劳、疼痛。
三阴交穴 位置: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功效: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交会之处。
艾灸三阴交具有健脾益血、调肝补肾、安神助眠等功效。
对女性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等妇科疾病有一定的调理作用;对于男性遗精、阳痿等生殖系统疾病也有辅助治疗效果;同时还能改善下肢水肿、麻木等症状。
太冲穴 位置:位于足背,第1、2跖骨间,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
功效:太冲穴是足厥阴肝经的原穴。
艾灸太冲穴可平肝息风、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能够调节情绪,缓解肝郁气滞引起的烦躁、易怒等症状,对高血压、头痛、眩晕等病症有一定的保健治疗作用,也有助于改善下肢的气血不畅。
涌泉穴 位置:在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
约当足底第2、3趾蹼缘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
功效: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的井穴。
艾灸涌泉穴有滋阴益肾、平肝息风、醒脑开窍、调二便等作用。
可用于改善失眠、头晕、耳鸣、咽喉肿痛等症状,还能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增强肾脏功能。
阳陵泉穴 位置:在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
功效:阳陵泉是足少阳胆经的合穴,也是八会穴之一的筋会。
艾灸阳陵泉具有疏肝利胆、清热利湿、舒筋活络的功效。
对胆囊炎、胆结石等胆腑疾病有一定的调理作用,同时能缓解下肢膝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等筋脉病症。
承山穴 位置:位于小腿后侧,腓肠肌两肌腹与肌腱交角处。
即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
功效:承山穴属足太阳膀胱经。
艾灸承山穴可运化水湿、固化脾土,主要用于治疗小腿抽筋、腰腿痛、痔疮、便秘等病症,对缓解下肢疲劳和改善局部气血循环有很好的效果。
下肢艾灸穴位图(1)
下肢艾灸穴位图(2)
下肢艾灸穴位图(3)
下肢艾灸穴位图(4)
下肢艾灸穴位图(5)
下肢艾灸穴位图(6)
下肢艾灸穴位图(7)
下肢艾灸穴位图(8)
下肢艾灸穴位图(9)
下肢艾灸穴位图(10)
下肢艾灸穴位图(11)
下肢艾灸穴位图(12)
下肢艾灸穴位图(13)
下肢艾灸穴位图(14)
下肢艾灸穴位图(15)
下肢艾灸穴位图(16)
下肢艾灸穴位图(17)
下肢艾灸穴位图(18)
下肢艾灸穴位图(19)
下肢艾灸穴位图(20)
下肢艾灸穴位图(21)
下肢艾灸穴位图(22)
下肢艾灸穴位图(23)
下肢艾灸穴位图(24)
下肢艾灸穴位图(25)
下肢艾灸穴位图(26)
下肢艾灸穴位图(27)
下肢艾灸穴位图(28)
下肢艾灸穴位图(29)
下肢艾灸穴位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