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胃痛穴位图
中医认为,艾灸特定穴位对胃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以下为您介绍一些可用于艾灸缓解胃痛的穴位: 中脘穴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简便取穴法:可先找到肚脐,再找到胸骨下端的剑突,两者连线中点即为中脘穴。
功效:中脘穴是胃之募穴,六腑精气汇聚之处,艾灸此穴能有效调节脾胃功能、和胃降逆、消食导滞,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胃痛,如饮食停滞、脾胃虚寒等均有较好疗效。
艾灸方法:采用温和灸,将艾条点燃后,距穴位皮肤2 - 3厘米进行熏烤,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次艾灸15 - 20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
每天可艾灸1 - 2次。
足三里穴 位置: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简便取穴:可正坐屈膝,用同侧手张开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余四指向下,中指尖处即为足三里穴。
功效: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等功效。
艾灸足三里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脾胃消化吸收功能,缓解胃痛、胃胀等不适症状。
艾灸方法:温和灸15 - 20分钟,以局部皮肤温热、红晕但不烫伤为度。
也可采用艾灸盒灸,将艾灸盒固定在穴位上,每次灸20 - 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胃俞穴 位置:在脊柱区,第1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功效:胃俞穴为胃的背俞穴,是胃的精气输注于背部的特定穴位。
艾灸胃俞穴可调节胃腑功能,增强胃的受纳和腐熟水谷能力,对胃痛、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艾灸方法:可使用艾条温和灸,每次15 - 20分钟;也可用艾灸罐进行艾灸,将艾灸罐绑在穴位部位,每次艾灸20 - 30分钟,以局部温热舒适、皮肤微微发红为宜。
梁丘穴 位置:在股前区,髌底上2寸,股外侧肌与股直肌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屈膝,在膝盖上方,用手触摸可感觉到两条明显的肌腱,外侧的肌腱向上两横指处即为梁丘穴。
功效:梁丘穴是足阳明胃经的郄穴,郄穴善于治疗本经循行部位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症。
因此,艾灸梁丘穴对急性胃痛有快速止痛的效果,同时还能缓解胃酸过多、胃胀等症状。
艾灸方法:温和灸10 - 15分钟,疼痛发作时可适当延长艾灸时间。
若疼痛较为严重,可双侧穴位同时艾灸。
神阙穴 位置:位于脐中央,也就是肚脐的位置。
功效:神阙穴有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的作用。
艾灸此穴可温补脾肾阳气,增强脾胃功能,对于脾胃虚寒导致的胃痛、腹泻等症状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艾灸方法:可采用隔盐灸,先将纯净干燥的食盐填平肚脐,然后在盐上放置艾绒做成的艾炷点燃施灸;也可直接用艾条温和灸,距离肚脐2 - 3厘米进行熏烤,每次15 - 20分钟,以局部温热、舒适为度。
艾灸缓解胃痛有一定效果,但引起胃痛原因多样,如果胃痛症状严重、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黑便、呕血、剧烈呕吐等),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规范治疗 。
艾灸胃痛穴位图(1)
艾灸胃痛穴位图(2)
艾灸胃痛穴位图(3)
艾灸胃痛穴位图(4)
艾灸胃痛穴位图(5)
艾灸胃痛穴位图(6)
艾灸胃痛穴位图(7)
艾灸胃痛穴位图(8)
艾灸胃痛穴位图(9)
艾灸胃痛穴位图(10)
艾灸胃痛穴位图(11)
艾灸胃痛穴位图(12)
艾灸胃痛穴位图(13)
艾灸胃痛穴位图(14)
艾灸胃痛穴位图(15)
艾灸胃痛穴位图(16)
艾灸胃痛穴位图(17)
艾灸胃痛穴位图(18)
艾灸胃痛穴位图(19)
艾灸胃痛穴位图(20)
艾灸胃痛穴位图(21)
艾灸胃痛穴位图(22)
艾灸胃痛穴位图(23)
艾灸胃痛穴位图(24)
艾灸胃痛穴位图(25)
艾灸胃痛穴位图(26)
艾灸胃痛穴位图(27)
艾灸胃痛穴位图(28)
艾灸胃痛穴位图(29)
艾灸胃痛穴位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