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斑穴位图
中医认为,人体的某些穴位与调节身体气血、内分泌等功能密切相关,刺激这些穴位可能对祛斑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面部穴位 迎香穴 位置: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功效:通利鼻窍、疏散风热,可促进面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气血不畅,对面部色斑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按摩方法:用食指指腹轻轻按揉迎香穴,每次1 - 2分钟,每天早晚各1次,力度以穴位局部有轻微酸胀感为宜。
颧髎穴 位置:在面部,当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功效:疏通面部经络气血,缓解因气血阻滞引起的面部色斑问题。
按摩方法:用中指指腹垂直按压颧髎穴,每次按压3 - 5秒,然后松开,重复操作10 - 15次,每天可进行2 - 3组。
耳部穴位 内分泌穴 位置:在耳屏间切迹内,耳甲腔的前下部。
功效:调节内分泌系统,有助于改善因内分泌失调导致的色斑问题。
按摩方法: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揉内分泌穴,每次3 - 5分钟,每天2 - 3次。
也可使用王不留行籽贴压在该穴位上,进行耳穴压豆疗法,每隔2 - 3小时自行按压刺激穴位。
肝穴 位置:在耳甲艇的后下部。
功效:中医认为肝主疏泄,与气血运行密切相关。
刺激肝穴可调节肝脏功能,促进气血通畅,对因肝郁气滞引起的色斑有一定作用。
按摩方法:同内分泌穴的按摩方式,用拇指和食指捏揉,每次3 - 5分钟,每日2 - 3次;或采用耳穴压豆法。
躯干部穴位 膻中穴 位置:在胸部,横平第4肋间,前正中线上。
功效:调畅气机、宽胸理气,有助于调节全身气血的运行,改善因气滞血瘀引起的色斑。
按摩方法:用手掌轻轻按揉膻中穴,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揉1 - 2分钟,每天早晚各进行1次。
肝俞穴 位置:在脊柱区,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功效:疏肝利胆、养血明目,可调节肝脏气血,改善肝脏功能,对色斑的防治有积极意义。
按摩方法:双手握拳,用拳背轻轻叩击肝俞穴,每次叩击5 - 10分钟,每天1 - 2次;也可用手指指腹按揉,每次3 - 5分钟。
四肢穴位 合谷穴 位置:在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功效:疏风解表、行气活血,可促进面部血液循环,改善皮肤状况,对色斑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按揉合谷穴,每次按揉3 - 5分钟,每天2 - 3次,按揉时可稍用力,以产生明显的酸胀感为宜。
血海穴 位置: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功效:养血活血、化湿止痒,可调节气血,改善血液运行,减少色斑的形成。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按揉血海穴,每次按揉1 - 2分钟,每天早晚各1次;也可进行艾灸,每周艾灸2 - 3次,每次15 - 20分钟。
三阴交穴 位置: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功效:健脾和胃、调补肝肾、养血调经,对女性因内分泌失调、气血不足等引起的色斑有较好的调理作用。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三阴交穴,每次按压3 - 5秒,然后松开,重复操作10 - 15次,每天早晚各进行1组;或采用艾灸的方法,每周艾灸2 - 3次,每次15 - 20分钟。
需要注意的是,穴位按摩等中医方法对祛斑仅有辅助作用,不能替代正规的医学治疗。
如果色斑问题严重,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去斑穴位图(1)
去斑穴位图(2)
去斑穴位图(3)
去斑穴位图(4)
去斑穴位图(5)
去斑穴位图(6)
去斑穴位图(7)
去斑穴位图(8)
去斑穴位图(9)
去斑穴位图(10)
去斑穴位图(11)
去斑穴位图(12)
去斑穴位图(13)
去斑穴位图(14)
去斑穴位图(15)
去斑穴位图(16)
去斑穴位图(17)
去斑穴位图(18)
去斑穴位图(19)
去斑穴位图(20)
去斑穴位图(21)
去斑穴位图(22)
去斑穴位图(23)
去斑穴位图(24)
去斑穴位图(25)
去斑穴位图(26)
去斑穴位图(27)
去斑穴位图(28)
去斑穴位图(29)
去斑穴位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