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泻艾灸穴位图
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
艾灸对泄泻有一定的调理作用,以下是一些常用穴位: 神阙穴 位置:位于脐中部,脐中央。
功效:神阙穴为任脉要穴,与人体先天之气密切相关,艾灸此穴有回阳救逆、健脾温肾、调理肠胃的作用,能增强脾胃功能,改善消化吸收,对各种原因引起的泄泻均有较好疗效 ,尤其适用于寒性泄泻。
操作方法:可采用隔盐灸或直接悬灸。
隔盐灸时,将纯净干燥的食盐填于脐窝,上置艾绒做成的艾炷施灸;悬灸则是将艾条点燃后,距离穴位皮肤2 - 3厘米进行熏烤,以局部温热、红晕为度,每次灸15 - 20分钟。
天枢穴 位置: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
功效:天枢穴属于足阳明胃经,是大肠的募穴,具有调理胃肠气机、分清泌浊的功效,能够促进肠道功能恢复正常,对于泄泻、便秘等肠道疾病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操作方法:温和灸,将艾条点燃后对准穴位,距皮肤2 - 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侧穴位灸10 - 15分钟 ,两侧可同时进行。
足三里穴 位置: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功效: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具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的作用。
艾灸足三里可以调节脾胃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消化吸收,从而缓解泄泻症状。
操作方法:可采用温和灸或回旋灸。
温和灸时,固定艾条在穴位上方施灸;回旋灸则围绕穴位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旋转移动施灸,每次灸15 - 20分钟,以局部皮肤红润为度。
中脘穴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功效:中脘穴为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的功效。
艾灸此穴能有效调节胃部功能,促进消化,对于因脾胃虚弱、胃气上逆引起的泄泻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操作方法:艾条悬灸,将艾条点燃后,垂直于穴位皮肤上方2 - 3厘米处进行熏烤,每次灸10 - 15分钟,每日1 - 2次。
脾俞穴 位置: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脾俞穴是脾脏之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艾灸此穴可温补脾阳、健脾益气,增强脾脏运化功能,改善水湿代谢,从而达到止泻的目的,常用于治疗脾虚泄泻。
操作方法:患者取俯卧位,将艾条点燃后,距离穴位皮肤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以局部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灸15 - 20分钟。
艾灸治疗泄泻需根据病情和个人体质进行,若泄泻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进行规范治疗 。
泄泻艾灸穴位图(1)
泄泻艾灸穴位图(2)
泄泻艾灸穴位图(3)
泄泻艾灸穴位图(4)
泄泻艾灸穴位图(5)
泄泻艾灸穴位图(6)
泄泻艾灸穴位图(7)
泄泻艾灸穴位图(8)
泄泻艾灸穴位图(9)
泄泻艾灸穴位图(10)
泄泻艾灸穴位图(11)
泄泻艾灸穴位图(12)
泄泻艾灸穴位图(13)
泄泻艾灸穴位图(14)
泄泻艾灸穴位图(15)
泄泻艾灸穴位图(16)
泄泻艾灸穴位图(17)
泄泻艾灸穴位图(18)
泄泻艾灸穴位图(19)
泄泻艾灸穴位图(20)
泄泻艾灸穴位图(21)
泄泻艾灸穴位图(22)
泄泻艾灸穴位图(23)
泄泻艾灸穴位图(24)
泄泻艾灸穴位图(25)
泄泻艾灸穴位图(26)
泄泻艾灸穴位图(27)
泄泻艾灸穴位图(28)
泄泻艾灸穴位图(29)
泄泻艾灸穴位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