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环绕穴位图
不太明确你所说 “山水环绕穴位” 的准确意思。
推测你想问的可能是对腰部、肩部等关节部位有保健作用,如同 “山水环绕” 般能全方位呵护身体的穴位 ,或者是与自然界山水意象相关传统医学理念联系紧密的穴位。
以下从这两个方向为你解答: 对关键身体部位有全面保健作用的穴位 腰部 肾俞穴:在腰部,第 2 腰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肾俞穴是肾脏之气输注于背部的关键穴位,刺激它可以滋阴壮阳、补肾益气、强腰利水,对于因肾虚引起的腰部酸痛、腰膝酸软等有较好疗效,能从根源上调节肾脏功能,进而放松腰部肌肉,缓解不适,就好像山水滋养大地般为腰部提供深层养护。
委中穴:位于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中医讲 “腰背委中求”,此穴可疏通经络、凉血解毒、散瘀活血,对于腰部疼痛、活动不利等有显著缓解作用,能快速改善腰部气血不畅的状况,如同山间溪流疏导阻滞,让腰部恢复活力。
肩部 肩井穴: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肩井穴能祛风清热、活络消肿,对肩部疼痛、肩周炎、上肢不遂等有很好的调理效果,可促进肩部气血流通,消除肩部的酸痛和僵硬感,恰似山水交融带动能量循环,使肩部轻松自如。
肩髃穴:位于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刺激肩髃穴可疏散经络风热、通利关节,常用于治疗肩臂挛痛、上肢不遂等肩部病症,能有效改善肩部的活动功能,如同山水灵动赋予肩部生机。
在传统医学理念中与山水意象联系紧密的穴位 人体穴位理论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古人常以自然现象类比穴位特性与作用,其中部分穴位名称与山水相关: 涌泉穴:属足少阴肾经,位于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
“涌” 有涌出之意,就像山中泉水从地下涌出,源源不断。
肾经气血从这里如泉水般涌出灌溉周身,具有滋阴益肾、平肝息风、醒脑开窍等功效,可调节人体多种机能。
太溪穴:同样归属于足少阴肾经,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
“溪” 在古文中常指山间的小河沟,太溪穴就如同肾经这条大河中的一处重要支流,是肾经经气汇聚之处,有滋阴益肾、壮阳强腰的作用,对肾脏及全身健康意义重大。
山水环绕穴位图(1)
山水环绕穴位图(2)
山水环绕穴位图(3)
山水环绕穴位图(4)
山水环绕穴位图(5)
山水环绕穴位图(6)
山水环绕穴位图(7)
山水环绕穴位图(8)
山水环绕穴位图(9)
山水环绕穴位图(10)
山水环绕穴位图(11)
山水环绕穴位图(12)
山水环绕穴位图(13)
山水环绕穴位图(14)
山水环绕穴位图(15)
山水环绕穴位图(16)
山水环绕穴位图(17)
山水环绕穴位图(18)
山水环绕穴位图(19)
山水环绕穴位图(20)
山水环绕穴位图(21)
山水环绕穴位图(22)
山水环绕穴位图(23)
山水环绕穴位图(24)
山水环绕穴位图(25)
山水环绕穴位图(26)
山水环绕穴位图(27)
山水环绕穴位图(28)
山水环绕穴位图(29)
山水环绕穴位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