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艾灸穴位图
李时珍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其所著的《本草纲目》对中医理论和实践有着深远影响,其中也涉及不少与艾灸穴位相关的知识。
以下为你列举一些常见且在传统医学中应用广泛的艾灸穴位: 足三里 定位: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简单取穴方法是,站立弯腰,同侧手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其余四指向下,中指指尖处即为足三里。
功效:《本草纲目》虽未直接详述艾灸足三里,但在中医传统理论中,艾灸此穴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可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提高机体免疫力,对胃痛、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还能改善心血管功能、调节血糖等。
李时珍强调药物对人体脏腑气血的调养,足三里作为保健要穴,符合其理念。
应用:日常保健时,可用温和灸,将艾条点燃后,距穴位皮肤2 - 3厘米进行熏烤,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次灸15 - 20分钟,每周2 - 3次。
用于治疗疾病时,需根据病情和体质调整艾灸的时间和频率。
关元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功效:关元穴为人体元阴元阳之交会处,艾灸关元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
可增强元气,使元气充足,从而提升身体抵抗力,预防疾病。
对男科疾病如阳痿、早泄,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宫寒不孕等均有一定疗效,还能改善尿频、遗尿等泌尿系统问题。
李时珍重视人体元气的养护,艾灸关元正是养护元气的重要方法之一。
应用:可采用隔姜灸,即把姜片放在关元穴上,再将艾绒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
每次灸3 - 7壮(一壮为一炷艾绒燃烧完的量),每周2 - 3次。
也可用温和灸,操作方法同足三里,每次灸15 - 20分钟。
神阙 定位:位于腹中部,脐中央。
功效:神阙穴与人体诸经百脉相通,艾灸此穴可健脾和胃、温阳救逆、利水固脱。
能调节肠胃功能,缓解腹痛、泄泻、痢疾等症状。
在急救方面,对于中风脱证、四肢厥冷等有回阳救逆的作用。
李时珍在其著作中对药物急救等有诸多记载,艾灸神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中医的急救思路。
应用:一般采用隔盐灸,先将食盐填平肚脐,再放上姜片和艾绒施灸,每次灸3 - 5壮。
也可用艾条温和灸,每次10 - 15分钟。
但需注意,肚脐部位皮肤较薄,艾灸时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烫伤。
命门 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效:命门被视为人体生命的根本,艾灸命门有温肾壮阳、强腰健脊、固摄肾气的功效。
可改善肾阳不足引起的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阳痿早泄、夜尿频多等症状,对腰部疼痛、下肢痿痹等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李时珍对肾脏的生理病理有深入研究,艾灸命门有助于维护肾脏功能,符合其学术观点。
应用:温和灸,每次灸15 - 20分钟,每周2 - 3次。
也可采用督脉灸(在督脉上施灸,命门为其中重要穴位),但需专业医生操作。
李时珍艾灸穴位图(1)
李时珍艾灸穴位图(2)
李时珍艾灸穴位图(3)
李时珍艾灸穴位图(4)
李时珍艾灸穴位图(5)
李时珍艾灸穴位图(6)
李时珍艾灸穴位图(7)
李时珍艾灸穴位图(8)
李时珍艾灸穴位图(9)
李时珍艾灸穴位图(10)
李时珍艾灸穴位图(11)
李时珍艾灸穴位图(12)
李时珍艾灸穴位图(13)
李时珍艾灸穴位图(14)
李时珍艾灸穴位图(15)
李时珍艾灸穴位图(16)
李时珍艾灸穴位图(17)
李时珍艾灸穴位图(18)
李时珍艾灸穴位图(19)
李时珍艾灸穴位图(20)
李时珍艾灸穴位图(21)
李时珍艾灸穴位图(22)
李时珍艾灸穴位图(23)
李时珍艾灸穴位图(24)
李时珍艾灸穴位图(25)
李时珍艾灸穴位图(26)
李时珍艾灸穴位图(27)
李时珍艾灸穴位图(28)
李时珍艾灸穴位图(29)
李时珍艾灸穴位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