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疼穴位图解
中医通过按摩穴位对牙疼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以下为您介绍相关穴位及按摩方法: 合谷穴 位置:位于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简便取穴方法是,将一手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就是合谷穴。
功效: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面口合谷收”,它是治疗头面部疾病的常用穴位,对于牙疼有很好的止痛效果,无论是实火牙疼还是虚火牙疼都适用。
按摩方法:用对侧手的拇指指腹按压合谷穴,力度由轻渐重,以穴位局部有明显酸胀感为度,每次按压3 - 5分钟,可双手交替进行。
颊车穴 位置:在面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中指),闭口咬紧牙时咬肌隆起,放松时按之有凹陷处。
功效:颊车穴归属于足阳明胃经,临近牙齿部位,刺激该穴位可以疏通面部经络气血,缓解因经络不通导致的牙疼症状 。
按摩方法:用双手食指或中指指腹,分别按揉两侧颊车穴,按揉时力度适中,以穴位处微微酸痛为度,每次按揉2 - 3分钟。
下关穴 位置:在面部,颧弓下缘中央与下颌切迹之间凹陷中。
当闭口咬紧牙时,隆起的咬肌止端前缘凹陷处;张口时,该凹陷即消失。
功效:下关穴同样属于足阳明胃经,它能有效改善面部血液循环,减轻牙疼带来的疼痛,尤其对风火牙疼效果较好。
按摩方法:用食指或中指指腹按压下关穴,稍微用力,以穴位产生酸麻胀的感觉为宜,每次按压2 - 3分钟。
内庭穴 位置:在足背,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功效: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荥主身热”,对于胃火上炎引起的牙疼有很好的清泻胃火作用,从而缓解疼痛。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内庭穴,力度适中,以穴位局部感到酸麻胀为度,每次按摩3 - 5分钟,可双脚穴位交替进行。
太溪穴 位置: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功效:太溪穴为足少阴肾经的原穴,肾阴不足引起的虚火牙疼,通过刺激太溪穴可以滋补肾阴,引火归元,从而减轻牙疼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或食指指腹轻轻按揉太溪穴,按揉时力度要轻柔缓和,以穴位有轻微的温热感为度,每次按揉3 - 5分钟。
穴位按摩只能暂时缓解牙疼症状。
如果牙疼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查明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牙疼穴位图解(1)
牙疼穴位图解(2)
牙疼穴位图解(3)
牙疼穴位图解(4)
牙疼穴位图解(5)
牙疼穴位图解(6)
牙疼穴位图解(7)
牙疼穴位图解(8)
牙疼穴位图解(9)
牙疼穴位图解(10)
牙疼穴位图解(11)
牙疼穴位图解(12)
牙疼穴位图解(13)
牙疼穴位图解(14)
牙疼穴位图解(15)
牙疼穴位图解(16)
牙疼穴位图解(17)
牙疼穴位图解(18)
牙疼穴位图解(19)
牙疼穴位图解(20)
牙疼穴位图解(21)
牙疼穴位图解(22)
牙疼穴位图解(23)
牙疼穴位图解(24)
牙疼穴位图解(25)
牙疼穴位图解(26)
牙疼穴位图解(27)
牙疼穴位图解(28)
牙疼穴位图解(29)
牙疼穴位图解(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