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饱满穴位图
中医中有不少穴位有助于促进气血循环、调节脏腑功能,从一定程度上可能对改善皮肤状态,让皮肤看起来更加饱满有光泽有帮助,以下为你介绍几个常见穴位: 足三里穴 定位: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简单取穴方法是,正坐屈膝,用同侧手张开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余四指向下,中指尖处即为足三里穴。
作用: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刺激足三里穴可以调节脾胃功能,增强脾胃运化水谷精微的能力,使气血充足,从而为皮肤提供充足的营养,有助于改善皮肤松弛,让皮肤更加紧致饱满。
保健方法:日常可用拇指指腹按揉足三里穴,每次每侧穴位按揉3 - 5分钟,以穴位局部有酸胀感为宜,每天1 - 2次。
也可以采用艾灸的方式,用艾条温和灸,距离穴位皮肤2 - 3厘米,每次灸15 - 20分钟,每周2 - 3次。
三阴交穴 定位: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也就是在内脚踝向上量四横指宽的位置,靠近胫骨后缘处。
作用:三阴交穴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交会之处。
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刺激三阴交穴能够调补肝肾、健脾养血,促进气血的生成和运行,维持身体的阴阳平衡,对于改善肌肤干燥、粗糙等状况,增加皮肤弹性有积极作用。
保健方法:用食指和中指并拢,按压在三阴交穴上,适当用力按揉,每次按揉3 - 5分钟,两侧穴位交替进行,早晚各一次。
也可进行穴位贴敷,选用具有活血化瘀、滋补肝肾功效的中药制成膏药贴于穴位上。
血海穴 定位: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简便取穴法是,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是穴;对侧取法仿此。
作用:血海穴属足太阴脾经,有化血为气、运化脾血的作用。
它能够调节血液循环,养血活血,使面部及全身皮肤得到充足的血液滋养,从而改善面色萎黄、肌肤无光泽等问题,让皮肤呈现出红润饱满的状态。
保健方法:用大拇指指腹点揉血海穴,力度适中,以穴位处微微酸痛为度,每次点揉3 - 5分钟,每天可操作2 - 3次。
还可以采用拍打血海穴的方法,用空心掌轻轻拍打穴位,每次拍打5 - 10分钟,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度。
关元穴 定位: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上。
作用:关元穴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
人体的元气充足,则脏腑功能协调,气血运行通畅,皮肤能得到充分的濡养。
刺激关元穴可增强人体的元气,促进新陈代谢,改善皮肤的营养供应,有助于保持皮肤的饱满度和弹性。
保健方法:自我按摩时,将双手搓热,用手掌心对准关元穴,顺时针方向摩动,每次按摩5 - 10分钟,以局部有温热感为宜。
艾灸关元穴也是常用的保健方法,采用温和灸,每次灸15 - 20分钟,每周2 - 3次。
皮肤饱满穴位图(1)
皮肤饱满穴位图(2)
皮肤饱满穴位图(3)
皮肤饱满穴位图(4)
皮肤饱满穴位图(5)
皮肤饱满穴位图(6)
皮肤饱满穴位图(7)
皮肤饱满穴位图(8)
皮肤饱满穴位图(9)
皮肤饱满穴位图(10)
皮肤饱满穴位图(11)
皮肤饱满穴位图(12)
皮肤饱满穴位图(13)
皮肤饱满穴位图(14)
皮肤饱满穴位图(15)
皮肤饱满穴位图(16)
皮肤饱满穴位图(17)
皮肤饱满穴位图(18)
皮肤饱满穴位图(19)
皮肤饱满穴位图(20)
皮肤饱满穴位图(21)
皮肤饱满穴位图(22)
皮肤饱满穴位图(23)
皮肤饱满穴位图(24)
皮肤饱满穴位图(25)
皮肤饱满穴位图(26)
皮肤饱满穴位图(27)
皮肤饱满穴位图(28)
皮肤饱满穴位图(29)
皮肤饱满穴位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