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看懂穴位图
要快速看懂穴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了解基础理论 经络系统:穴位依附于经络存在,经络就像人体内部的交通网络,将各个穴位连接起来,并与脏腑器官紧密相连。
先熟悉十二经脉(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 )和奇经八脉(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大致走向和分布部位。
例如,任脉位于人体前正中线,督脉位于人体后正中线。
了解经络走向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穴位的分布规律。
穴位分类:穴位分为经穴、经外奇穴和阿是穴。
经穴是指归属于十二经脉及任、督二脉上的穴位,有固定的名称、位置和归经,且有主治本经病症的共同作用;经外奇穴是指既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归入或不便归入十四经系统的穴位,这类穴位的主治范围比较单纯,多数对某些病症有特殊疗效;阿是穴既无固定名称,亦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病变局部或其他反应点等作为针灸施术部位, “以痛为腧 ”说的就是阿是穴。
借助学习工具 人体穴位图:购买或下载清晰准确的人体穴位图,包括正面、背面、侧面图。
穴位图上一般标有穴位的名称和位置,对照着看能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现在也有很多电子穴位图应用程序,具有交互性,可以随时缩放查看不同部位的穴位,还可能配有动画演示穴位的作用和按摩方法等。
人体模型:使用人体针灸模型,这种模型通常用不同颜色或标记突出显示各个穴位,通过直接观察和触摸模型上的穴位位置,能更真切地感受穴位所在的具体部位、深度和周围组织的关系,增强空间感和记忆效果。
掌握定位方法 骨度分寸法:这是一种常用的确定穴位位置的方法,将人体的各个部位分别规定为一定的长度或宽度,并将其等分若干份,每一份作为一寸。
比如,前发际至后发际为12寸,两乳头之间为8寸,肘横纹至腕横纹为12寸等。
利用这些固定的尺寸比例,可以准确地在身体上找到相应穴位的位置。
例如,足三里穴位于犊鼻穴下3寸,这里的“3寸”就可以用骨度分寸法来确定。
体表标志法:以人体表面的各种解剖标志为依据来确定穴位位置。
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
固定标志如五官、毛发、指甲、乳头、肚脐等,是在身体静止状态下可见的标志。
例如,神阙穴就在肚脐中央;印堂穴在两眉之间。
活动标志是指需要通过关节的活动才能显现出来的标志,如在屈肘时,肘横纹外侧端凹陷处就是曲池穴。
结合实际应用 自我体验:在自己身上寻找穴位并进行简单的按摩体验。
按照正确的定位方法找到穴位后,用手指轻轻按压,感受穴位处的感觉,有些穴位可能会有酸、麻、胀、痛等特殊的感觉,这就是中医所说的 “得气”现象。
通过自我体验,能加深对穴位位置和作用的记忆。
例如,当你感到眼睛疲劳时,按摩睛明穴、太阳穴等,感受按摩前后的变化,有助于记住这些穴位及其功效。
临床实践观察:如果有机会,可以观察中医针灸、推拿医生的临床操作过程。
看医生如何准确地找到穴位,进针的角度、深度,以及推拿时的手法和力度等。
同时,了解医生针对不同病症选取穴位的思路和方法,这样能将穴位知识与实际治疗联系起来,更好地理解穴位的应用 。
快速看懂穴位图(1)
快速看懂穴位图(2)
快速看懂穴位图(3)
快速看懂穴位图(4)
快速看懂穴位图(5)
快速看懂穴位图(6)
快速看懂穴位图(7)
快速看懂穴位图(8)
快速看懂穴位图(9)
快速看懂穴位图(10)
快速看懂穴位图(11)
快速看懂穴位图(12)
快速看懂穴位图(13)
快速看懂穴位图(14)
快速看懂穴位图(15)
快速看懂穴位图(16)
快速看懂穴位图(17)
快速看懂穴位图(18)
快速看懂穴位图(19)
快速看懂穴位图(20)
快速看懂穴位图(21)
快速看懂穴位图(22)
快速看懂穴位图(23)
快速看懂穴位图(24)
快速看懂穴位图(25)
快速看懂穴位图(26)
快速看懂穴位图(27)
快速看懂穴位图(28)
快速看懂穴位图(29)
快速看懂穴位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