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骨解剖穴位图
横骨是中医针灸学中的一个穴位,属于足少阴肾经,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其解剖信息: 体表定位 横骨位于下腹部,当脐中下 5 寸,前正中线旁开 0.5 寸 。
也就是在耻骨联合上缘,前正中线旁开 0.5 寸的位置。
简便取穴时,可以先找到关元穴(脐中下 3 寸,前正中线上),再向下推 2 寸,旁开 0.5 寸处即是横骨穴。
局部解剖结构 皮肤:该部位皮肤较薄,由髂腹下神经的皮支分布,神经末梢丰富,对触觉、痛觉等刺激较为敏感。
针刺时首先会经过皮肤,引起轻微的刺痛感。
皮下组织:皮下组织内含有脂肪、浅静脉、淋巴管及皮神经。
脂肪层起到缓冲和保护深部组织的作用;浅静脉主要有阴部外浅静脉等,参与局部的血液回流;淋巴管负责淋巴液的收集和运输;皮神经主要来自髂腹下神经的分支,负责该区域的感觉功能。
腹直肌鞘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愈合而成,质地坚韧。
针刺穿过此层时,会有一定的阻力感。
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两侧,是一块扁长的肌肉。
针刺进入腹直肌时,患者可能会感觉到轻微的酸胀感,因为肌肉内有丰富的神经和血管分布。
此处有腹壁上、下动脉的分支吻合形成的血管网,为肌肉提供营养和氧气 。
腹直肌鞘后层:在脐下 4 - 5 寸以下,腹直肌鞘后层缺如,腹直肌直接与腹横筋膜相贴。
腹横筋膜:是腹内筋膜的一部分,衬贴于腹横肌的深面,比较薄弱。
腹膜外脂肪:为腹膜与腹横筋膜之间的一层疏松结缔组织,含有较多的脂肪细胞,具有保护和缓冲的作用。
壁腹膜:是腹膜的一部分,覆盖于腹壁的内面。
壁腹膜对痛觉敏感,针刺过深触及壁腹膜时,患者可能会感到明显的疼痛,并可能出现恶心、心慌等不适反应,所以针刺横骨穴时要掌握好深度,避免损伤壁腹膜及腹腔脏器。
横骨解剖穴位图(1)
横骨解剖穴位图(2)
横骨解剖穴位图(3)
横骨解剖穴位图(4)
横骨解剖穴位图(5)
横骨解剖穴位图(6)
横骨解剖穴位图(7)
横骨解剖穴位图(8)
横骨解剖穴位图(9)
横骨解剖穴位图(10)
横骨解剖穴位图(11)
横骨解剖穴位图(12)
横骨解剖穴位图(13)
横骨解剖穴位图(14)
横骨解剖穴位图(15)
横骨解剖穴位图(16)
横骨解剖穴位图(17)
横骨解剖穴位图(18)
横骨解剖穴位图(19)
横骨解剖穴位图(20)
横骨解剖穴位图(21)
横骨解剖穴位图(22)
横骨解剖穴位图(23)
横骨解剖穴位图(24)
横骨解剖穴位图(25)
横骨解剖穴位图(26)
横骨解剖穴位图(27)
横骨解剖穴位图(28)
横骨解剖穴位图(29)
横骨解剖穴位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