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人体穴位图
石膏人体穴位模型是中医教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教具,它将人体经络系统和穴位直观地展示出来,方便人们了解穴位的准确位置、名称及相关知识。
以下选取一些人体不同部位较重要且常用的穴位进行介绍: 头部穴位 百会穴:位于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简便取穴法为两耳尖向上连线中点处。
此穴具有开窍醒脑、回阳固脱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头痛、眩晕、失眠、健忘、中风失语等病症。
神庭穴: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可用于治疗头痛、眩晕、失眠、鼻渊、癫痫等。
面部穴位 睛明穴: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主要用于治疗目赤肿痛、流泪、视物不明、近视、夜盲等眼部疾病。
针刺时需注意手法轻柔,防止损伤眼球。
迎香穴:在面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
常用于治疗鼻塞、鼽衄(鼻出血)、口歪、面痒等,也是治疗鼻炎、鼻窦炎等鼻部疾病的常用穴位。
颈部穴位 风池穴:位于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
具有疏风清热、醒脑开窍、聪耳明目等作用,可治疗头痛、眩晕、失眠、耳鸣、耳聋、感冒、颈项强痛等多种病症。
大椎穴:在脊柱区,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有解表清热、通阳理气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外感发热、咳嗽、气喘、项强、脊痛等。
胸部穴位 膻中穴:在胸部,横平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上。
此穴为气会,具有宽胸理气、止咳平喘、降逆止呕等作用,常用于治疗胸闷、胸痛、心悸、咳嗽、气喘、呃逆等病症。
乳根穴:在胸部,当乳头直下,乳房根部,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可用于治疗乳痈、乳汁少、胸痛、咳嗽等。
腹部穴位 中脘穴: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上。
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积、降逆止呕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胃痛、腹胀、呕吐、呃逆、食欲不振等消化系统疾病。
关元穴: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上。
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可用于治疗元气虚损病症,如中风脱证、虚劳冷惫、羸瘦无力等,也常用于男科、妇科疾病,如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等。
上肢穴位 合谷穴:在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简便取穴法为以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此穴具有疏风解表、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等作用,是治疗头面五官疾病的要穴,如头痛、牙痛、目赤肿痛、鼻渊、口眼歪斜等,也可用于治疗上肢疼痛、半身不遂等。
孕妇慎用。
内关穴: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可宁心安神、理气止痛、和胃降逆,常用于治疗心痛、心悸、胸闷、胃痛、呕吐、失眠、晕车晕船等。
下肢穴位 足三里穴: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是保健要穴,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消积化滞等功效,可用于治疗胃痛、呕吐、腹胀、泄泻、便秘、下肢痿痹等多种病症,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力。
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具有健脾和胃、调补肝肾、调经止带等作用,常用于治疗肠鸣腹胀、泄泻、月经不调、带下、阴挺(子宫脱垂)、不孕、遗精、阳痿、遗尿、失眠等。
孕妇慎用。
石膏人体穴位图(1)
石膏人体穴位图(2)
石膏人体穴位图(3)
石膏人体穴位图(4)
石膏人体穴位图(5)
石膏人体穴位图(6)
石膏人体穴位图(7)
石膏人体穴位图(8)
石膏人体穴位图(9)
石膏人体穴位图(10)
石膏人体穴位图(11)
石膏人体穴位图(12)
石膏人体穴位图(13)
石膏人体穴位图(14)
石膏人体穴位图(15)
石膏人体穴位图(16)
石膏人体穴位图(17)
石膏人体穴位图(18)
石膏人体穴位图(19)
石膏人体穴位图(20)
石膏人体穴位图(21)
石膏人体穴位图(22)
石膏人体穴位图(23)
石膏人体穴位图(24)
石膏人体穴位图(25)
石膏人体穴位图(26)
石膏人体穴位图(27)
石膏人体穴位图(28)
石膏人体穴位图(29)
石膏人体穴位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