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小知识 > 健康常识 > 详情

中药浙贝母的功效与作用

本节药物药性多寒凉,有清化热痰之功,部分药物质润,兼能润燥,部分药物味咸,兼能软坚散结。清化热痰药主治热痰证,如咳嗽气喘,痰黄质稠者;若痰稠难咯,唇舌干燥之燥痰证,宜选质润之润燥化痰药;痰热癫痫、中风惊厥、瘿瘤、痰火瘰疬等、均可以清化热痰药治之。临床应用时,常与清热泻火、养阴润肺药配伍,以期达到清化热痰,清润燥痰的目的。

药性寒凉的清化热痰药、润燥化痰药,则寒痰与湿痰证不宜用。

中药浙贝母的功效与作用

来源:浙贝母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 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的鳞茎。初夏植株枯萎时采挖,洗净。大小分开,大者除去芯芽,习称“大贝”;小者不去芯芽,习称“珠贝”。分别撞擦,除去外皮,拌以煅过的贝壳粉,吸去擦出的浆汁,干燥;或取鳞茎,大小分开,洗净,除去芯芽,趁鲜切成厚片,洗净,干燥,习称“浙贝片”。

相关名字:浙贝母、象贝、象贝母、大贝母。

产地:原产于浙江象山,现主产于浙江鄞县。此外,江苏、安徽、湖南、江西等地亦产。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心经。

功效:清热化痰,散结消痈。

性状鉴别:

中药浙贝母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浙贝母的功效与作用

大贝为鳞茎外层的单瓣鳞叶,略呈新月形,被有白色粉末,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白色至黄白色,富粉性。珠贝为完整的鳞茎,呈扁圆形,外层鳞叶2瓣,肥厚,略似肾形,互相抱合,内有小鳞叶2~3枚及干缩的残茎。

中药浙贝母的功效与作用

浙贝片为鳞茎外层的单瓣鳞叶切成的片。椭圆形或类圆形,切面平坦,粉白色,质脆,易折断,断面粉白色,富粉性。

主治病证:

1.风热、痰热咳嗽。

本品功似川贝母而偏苦泄,长于清化热痰,降泄肺气。多用于治风热咳嗽及痰热郁肺之咳嗽,前者常配桑叶、牛蒡子同用,后者多配瓜蒌、知母等。

2.瘰疬,瘿瘤,乳痈疮毒,肺痈。

本品苦泄清解热毒,化痰散结消痈,治痰火瘰疬结核,可配玄参、牡蛎等,如消瘰丸(《医学心悟》);治瘿瘤,配海藻、昆布;治疮毒乳痈,多配连翘、蒲公英等,内服外用均可;治肺痈咳吐脓血,常配鱼腥草,芦根、桃仁等。

用法用量:煎服,3~10g。

鉴别用药:

《本草纲目》以前历代本草,皆统称贝母。至明《本草汇言》始有本品以“川者为妙”之说,清《轩岐救正论》才正式有浙贝母之名。川、 浙二贝之功,基本相同,但川贝以甘味为主,性偏于润,肺热燥咳,虚劳咳嗽用之为宜;浙贝以苦味为主,性偏于泄,风热犯肺或痰热郁肺之咳嗽用之为宜。至于清热散结之功,川、浙二贝共有,但以浙贝为胜。

使用注意:不宜于乌头类药材同用。脾胃虚寒及有湿痰者不宜用。

古籍摘要:

1.《本草正》:“大治肺痛、肺痿、咳喘、吐血、衄血,最降痰气,善开郁结,止疼痛,消胀满,清肝火,明耳目,除时气烦热,黄疸,淋闭,便血,溺血;解热毒,杀诸虫及疗喉痹,瘰疬,乳痈发背,一切痈疡肿毒……较之川贝母,清降之功,不啻数倍。”

2.《本草纲目拾遗》:“解毒利痰,开宣肺气,凡肺家夹风火有痰者宜此。”

3.《本经逢原》:“同青黛治人面恶疮,同连翘治项上结核。皆取其开郁散结,化痰解毒之功也。”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浙贝母碱,去氢浙贝母碱,浙贝宁、浙贝酮,贝母醇,浙贝宁苷等。

2.药理作用:浙贝母碱在低浓度下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明显扩张作用。浙贝母碱及去氢浙贝母碱有明显镇咳作用,还有中枢抑制作用,能镇静、镇痛。此外,大剂量可使血压中等程度降低,呼吸抑制,小量可使血压微升。

3.临床研究:本品分别与海螵蛸、珍珠粉配伍组成胃可宁Ⅰ号、Ⅱ号片,治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中成药,1991,6:25);以浙贝母、苦参、党参等份水煎服,治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难、急性尿潴留35例,症状缓解27例(辽宁中医杂志,1986,9:29);浙贝母配瓜蒌、桂枝,研细末服,治27例肋软骨炎,全部治愈(辽宁中医杂志,1992,9:39);本品与大黄、吴茱萸、胆南星配伍共为细末,醋调敷脚心,治疗腮腺炎100多例,大部分患者1~3日内痊愈(新中医,1984,8:30)。

拓展阅读:

目前产地分为统个和无硫饮片。硫磺熏制贝母有着天然的优势。1.5公斤左右鲜贝进行硫磺熏制后能加工成0.5公斤干贝母,而无硫则需要2公斤鲜贝母才能加工成0.5公斤干贝母。浙贝母是寒性的,而硫磺被称为火中精,热性极强。寒热相抵,自然会大大降低浙贝母的药力。倘若被硫磺熏了多次,甚至会将浙贝母从寒性变为热性,这样的药若是被运用到临床上,恐怕会起反效果。

一般处方上贝母有三种:川贝母、浙贝母和土贝母。川贝母长于化痰润肺;浙贝母长于清肺散火;土贝母长于散结消肿。对于以咳嗽、咳痰不利、痰黄黏稠、口干口渴、舌苔红为主要表现的风热咳嗽患者,青壮年最好选择浙贝母。川贝母药性和缓气味不浓更适合于年老体弱者服用。浙贝较之川贝母,清降之功,不啻数倍。

过敏体质者应慎用,脾胃虚寒及寒痰、湿痰者慎服,另据张子和《儒门事亲》十八反记载,贝母反乌头类药物,即贝母不要和川乌、草乌、附子等同用,以防产生毒性反应。浙贝母苦寒,久服多服会损伤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引起食欲减退,大便稀等不良反应。

注:内容及图片来自教材和网络,仅作科普学习,文中涉及所有方剂药物及治法为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

您可能感兴趣

中药瓜蒌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瓜蒌的功效与作用

本节药物药性多寒凉,有清化热痰之功,部分药物质润,兼能润燥,部分药物

中药竹茹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竹茹的功效与作用

本节药物药性多寒凉,有清化热痰之功,部分药物质润,兼能润燥,部分药物

中药海藻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海藻的功效与作用

本节药物药性多寒凉,有清化热痰之功,部分药物质润,兼能润燥,部分药物

中药竹沥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竹沥的功效与作用

本节药物药性多寒凉,有清化热痰之功,部分药物质润,兼能润燥,部分药物

中药昆布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昆布的功效与作用

本节药物药性多寒凉,有清化热痰之功,部分药物质润,兼能润燥,部分药物

中药天竺黄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天竺黄的功效与作用

本节药物药性多寒凉,有清化热痰之功,部分药物质润,兼能润燥,部分药物

中药黄药子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黄药子的功效与作用

本节药物药性多寒凉,有清化热痰之功,部分药物质润,兼能润燥,部分药物

中药娑罗子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娑罗子的功效与作用

凡以疏理气机为主要作用、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药物,称为理气药,又名

中药海蛤壳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海蛤壳的功效与作用

本节药物药性多寒凉,有清化热痰之功,部分药物质润,兼能润燥,部分药物

中药前胡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前胡的功效与作用

本节药物药性多寒凉,有清化热痰之功,部分药物质润,兼能润燥,部分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