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鸡矢藤的功效与作用
凡以消化食积为主要作用,主治饮食积滞的药物,称为消食药。
鸡矢藤是一种蔓藤类植物,喜欢生长于气候温热、潮湿的灌木丛中,生命力很强。其叶用手揉烂,初闻有一股鸡屎味,故也被称为鸡屎藤。 鸡屎藤虽臭却可以制作成美食,我国广东、广西、海南等地民间都有食用鸡屎藤的传统,它也是一味药食俱佳的中药。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鸡矢藤 或毛鸡矢藤 的地上部分及根。
鸡矢藤:多为野生,也有栽培品。夏季采收地上部分,秋冬挖掘根部。洗净,地上部分切段,根部切片,鲜用或晒干。生用。
产地:主产于我国南方各省。
相关名字:斑鸠饭、女青、 却节、皆治藤、臭藤根、牛皮冻、鸡屎藤、臭藤、毛葫芦、甜藤、五香藤、臭狗藤、香藤、母狗藤、白毛藤。
性味归经:甘、苦,微寒。归脾、胃、肝、肺经。
功效:消食健胃,化痰止咳,清热解毒,止痛。
性状鉴别:


常弯曲成团。茎扁圆柱形,老茎灰棕色,直径0.3~1.2厘米,栓皮常易脱落,有纵皱纹及叶柄痕,易折断,断面平坦,灰黄色;嫩枝黑褐色,直径0.1~0.3厘米,质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灰白色或浅绿色。叶对生,叶片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宽卵形或披针形,先端尖或渐尖,基部宽楔形、圆形或浅心形;上表面灰绿色,下表面灰褐色;叶脉于叶背稍突起,有棕褐色毛茸。气微,味微甘、酸。
主治病证:
1.饮食积滞、小儿疳积。
本品既消食化积,又健运脾胃。治食积腹痛、腹泻,可单味煎服或配山楂、神曲等同用;若配党参、白术、麦芽同用,治脾虚食少,消化不良。若用鸡矢藤根与猪小肚炖服,治小儿疳积,即《福建中草药》方。
2.热痰咳嗽。
本品味苦性寒凉,入肺经,故能清热化痰止咳。治热痰咳嗽,单味煎服有效,或配瓜蒌皮、胆南星、枇杷叶等同用。
3.热毒泻痢,咽喉肿痛,痈疮疖肿,烫火伤等。
本品甘寒苦泄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可单味煎服治红痢(《重庆草药》),亦治咽喉肿痛;或配合黄芩、金银花,以增强解毒之功;治痈疮疖肿、烫火伤,可内服,或鲜嫩叶捣烂外敷。
4.胃肠疼痛,胆绞痛,肾绞痛,痛经,分娩疼痛,神经痛以及各种外伤、骨折、手术后疼痛等。
本品有良好的止痛效果,可治多种痛证,但以注射剂止痛最佳(《全国中草药汇编》)。
此外,煎汤外洗或鲜品捣敷,可治湿疹,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等。
用法用量:
煎服,15~60g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古籍摘要:
1.《生草药性备要》:“其头治新内伤,煲肉食,补虚益肾,除火补血;洗疮止痛,消热散毒。其叶擂米加糖食,止痢。”
2.《本草纲目拾遗》:“治瘰疬用根煎酒,未破者消,已溃者敛。”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全草含鸡屎藤苷、鸡屎藤次苷及生物碱、齐墩果酸等。叶含熊果酚苷。
2.药理作用:本品水蒸馏液腹腔注射对小鼠有明显镇痛作用,与吗啡相比,镇痛作用出现较慢,但较持久。可抗惊厥,镇静及局部麻醉。鸡矢藤总生物碱能抑制离体肠肌收缩,而增强离体子宫收缩力。醇浸剂有降压作用。另外可解动物有机磷中毒,并有一定抗菌、抗病毒活性。
3.临床研究:据报道:取鸡矢藤30g、红枣10枚,水煎服,日1剂,同时施行病灶清除术,并配合使用抗菌素,治疗慢性骨髓炎45例,27例治愈 (浙江中医药,1979,11∶410);以鸡矢藤注射液肌注,治疗百日咳49例,全部有效(湖北科技·医药部分,1976,2∶9);用鸡矢藤注射液临床催产165例,表明能加速产程进展,有效率96.12%(医学情况交流,1975,12∶28)。
此外,又可治疗牙痛、外伤、疖肿、蜂窝组织炎、皮肤病、小儿脱肛、阑尾炎、黄疸型肝炎等疾病。
鉴别用药:
鸡血藤因其藤汁鲜红似鸡血而得名,中药饮片成品为豆科植物密花豆的干燥藤茎。

性味归经:味苦、甘,性温。归肝、肾经。具活血补血、调经止痛、疏经活络,治血瘀血虚有寒诸证;又舒筋活络,治肢体麻木、瘫痪、痹痛及跌打伤痛。
注:内容来自教材和网络,文中涉及所有方剂药物及治法为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
- 上一篇:中药草豆蔻的功效与作用
- 下一篇:中药榧子的功效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