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小知识 > 健康常识 > 详情

中药柿蒂的功效与作用

凡以疏理气机为主要作用、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药物,称为理气药,又名行气药。

柿蒂味苦、涩,性平,归胃经,功于降逆下气,主用于呃逆。《本草纲目》载单用柿蒂煮汁饮之,取其苦能降逆气也。

中药柿蒂的功效与作用

柿蒂

来源:为柿树科植物柿Diospyros kaki Thunb的干燥宿萼。秋、冬二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或食用时收集,洗净、晒干。生用。

产地:主产于四川、广东、广西、 福建等地。

相关名字:柿钱、柿丁、柿子把。

性味归经:苦、涩,平。归胃经。

功效:降气止呃。

性状鉴别:

中药柿蒂的功效与作用

柿子

中药柿蒂的功效与作用

柿蒂

本品呈扁圆形,直径1.5-2.5cm。中央较厚,微隆起,有果实脱落后的圆形疤痕,边缘较薄,4裂,裂片多反卷,易碎;基部有果梗或圆孔状的果梗痕。外表面黄褐色或红棕色,内表面黄棕色,密被细绒毛。质硬而脆。无臭,味涩。

以个大,蒂肉肥厚,质坚硬,被白色粉霜者为佳。

主治病证:

呃逆证。本品味苦降泄,专入胃经,善降胃气而止呃逆,为止呃要药。

因其性平和,故凡胃气上逆所致各种呃逆均可以应用。治胃寒呃逆,常配丁香、生姜等同用,如柿蒂汤(《济生方》);若治虚寒呃逆,常与人参、丁香同用,如丁香柿蒂汤(《症因脉治》);胃热呃逆,可配伍黄连、竹茹等同用;痰浊内阻之呃逆,配伍半夏、陈皮、厚朴等同用;若命门火衰,元气暴脱,上逆作呃,则须配伍附子、人参、丁香等。

用法用量:煎服,4.5~9g。

古籍摘要:

1.《本草纲目》:“古方单用柿蒂煮汁饮之,取其苦温能降逆气也。《济生》柿蒂散加以丁香、生姜之辛热,以开痰散郁,盖从治之法,而昔人常用之收效矣。”

2.《本草求真》:“柿蒂味苦性平,虽与丁香同为止呃之味,然一辛热一苦平,合用兼得寒热兼济之妙。”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鞣质、羟基三萜酸、葡萄糖、果糖及中性脂肪油等。

2.药理作用:本品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其提取物能对抗氯仿诱发的小鼠室颤、乌头碱和氯化钡所致大鼠心律失常、哇巴因引起豚鼠室性心律失常;本品有镇静作用;尚有一定抗生育作用。

3.临床研究:以柿蒂复方可用来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呃逆,如:大剂量柿蒂(50~100g)煎汤口服,治疗顽固性呃逆17例,治疗时间最短2天,最长1周,均治愈(中医药学报,1999,5:27);芦根柿蒂散(芦根30g、柿蒂15g、姜竹茹15g切碎研为细末)胶囊治疗热型呃逆38例,痊愈36例,总有效率94%(适宜诊疗技术,2000,3:18);以柿蒂粉外敷脐部,治疗新生儿脐炎35例,全部治愈,平均治愈时间为5.5天(山西中医,1997,5:50)。

本品按《中国药典》采收期应该是成熟后收集,但在各大药市中并非如此。柿子作为水果分销后柿蒂很难再去收集,柿饼一般是残存柿蒂,萼片多破损性状不完整。柿树每年在5月份左右开花坐果,那时会出现很多落果,树下有很多青绿色未成熟的柿蒂,此时较易收集且产量也大。因此市场上现在流通的柿蒂药材多为此种来源。

注:内容来自教材和网络,文中涉及所有方剂药物及治法为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

您可能感兴趣

中药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

凡以驱除或杀灭人体内寄生虫,治疗虫证为主的药物,称为驱虫药。本类

中药山楂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山楂的功效与作用

凡以消化食积为主要作用,主治饮食积滞的药物,称为消食药。消食药多

中药佩兰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佩兰的功效与作用

凡气味芳香,性偏温燥,以化湿运脾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化湿药。使用

中药槟榔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槟榔的功效与作用

凡以驱除或杀灭人体内寄生虫,治疗虫证为主的药物,称为驱虫药。本类

中药神曲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神曲的功效与作用

凡以消化食积为主要作用,主治饮食积滞的药物,称为消食药。被称为积

中药苍术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苍术的功效与作用

凡气味芳香,性偏温燥,以化湿运脾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化湿药。使用

中药南瓜子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南瓜子的功效与作用

凡以驱除或杀灭人体内寄生虫,治疗虫证为主的药物,称为驱虫药。本类

中药麦芽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麦芽的功效与作用

凡以消化食积为主要作用,主治饮食积滞的药物,称为消食药。被称为积

中药厚朴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厚朴的功效与作用

凡气味芳香,性偏温燥,以化湿运脾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化湿药。使用

中药鹤草芽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鹤草芽的功效与作用

凡以驱除或杀灭人体内寄生虫,治疗虫证为主的药物,称为驱虫药。本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