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小知识 > 健康常识 > 详情

中药甘松的功效与作用

甘松,春、秋二季采挖,以秋季采为佳。除去残基、根须,晒干或阴干,切段。生用。

中药甘松的功效与作用

甘松

来源:为败酱科植物甘松Nardostachys chinensis Batal.、或匙叶甘松N.jatamansi DC.的根及根茎。

产地:主产于四川,甘肃、青海等地。

相关名字:香松(《中药志》)。

性味归经:辛、甘,温。归脾、胃经。

功效:行气止痛,开郁醒脾。

性状鉴别:

本品略呈圆锥形,多弯曲,长5~18cm。根茎短小,上端有茎、叶残基,呈狭长的膜质片状或纤维状。外层黑棕色,内层棕色或黄色。根单一或数条交结、分枝或并列,直径0.3~1cm。表面棕褐色,皱缩,有细根及须根。质松脆,易折断,断面粗糙,皮部深棕色,常成裂片状,木部黄白色。气特异,味苦而辛,有清凉感。

主治病证:

1.脘腹闷胀,疼痛。

本品味辛行气,芳香醒脾,性温散寒,故能行气消胀,醒脾开胃,散寒止痛。治寒凝气滞之脘腹胀痛,不思饮食等,可与木香、砂仁、陈皮、厚朴等同用。

2.思虑伤脾,不思饮食。

本品有开郁醒脾、行气消胀之功。治疗气机阻滞之胸闷腹胀,纳呆,可与柴胡、郁金、白豆蔻等同用。

3.湿脚气。

本品有收湿拔毒之功,可配荷叶、藁本煎汤外洗,治湿脚气,如甘松汤(《普济方》)。

此外,单用泡汤嗽口,可治牙痛。

用法用量:

煎服,3~6g。外用适量,泡汤漱口、煎汤洗脚或研末敷患处。

使用注意:

气虚血热者忌服。

古籍摘要:

1.《开宝本草》:“主恶气,卒心腹痛满,下气。” 。

2.《本草纲目》:“甘松芳香,甚开脾郁,少加入脾胃药中,甚醒脾气。”

3.《本草汇言》:“甘松醒脾畅胃之药也。《开宝方》主心腹卒痛,散满下气,皆取香温行散之意。其气芳香,入脾胃药中,大有扶脾顺气,开胃消食之功。”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甘松的根及根茎含马兜铃烯、甘松酮、德比酮、缬草酮、广藿香醇;匙叶甘松的根含呋喃香豆精类化合物甘松素、甘松醇、白芷素、榄香醇、β—桉叶醇、甘松酮、缬草酮等。

2.药理作用:甘松有镇静、安定作用;所含缬草酮有抗心律不整作用;匙叶甘松能使支气管扩张,甘松提取物对离体平滑肌(大肠、小肠、子宫,支气管)有拮抗组胺、5-羟色胺、乙酰胆碱的作用;有降血压、抗心肌缺血、抗溃疡以及抑菌作用。

3.临床研究:以甘松100~300g加水适量,水煎去渣,待温后擦洗患处,治疗妊娠浮肿,每日1~2次,效果良好(云南中医杂志,1985,3:封三);以复方甘松汤(甘松、青皮、香附、党参、山楂等)水煎服,治疗高脂血症38例,痊愈26例,总有效率94.2%,平均服药时间4个月(湖南中医药导报,1996,1:41);以甘松整律汤(大荷叶、甘松、玄参、桂枝、党参、甘草)治疗频发性室性早搏35例,总有效率88.6%,无不良反应(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0,1:32)。

注:内容来自教材和网络,文中涉及所有方剂药物及治法为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

您可能感兴趣

中药刀豆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刀豆的功效与作用

理气药· 刀豆,凡以疏理气机为主要作用、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药物,

中药柿蒂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柿蒂的功效与作用

凡以疏理气机为主要作用、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药物,称为理气药,又名

中药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

凡以驱除或杀灭人体内寄生虫,治疗虫证为主的药物,称为驱虫药。本类

中药山楂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山楂的功效与作用

凡以消化食积为主要作用,主治饮食积滞的药物,称为消食药。消食药多

中药佩兰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佩兰的功效与作用

凡气味芳香,性偏温燥,以化湿运脾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化湿药。使用

中药槟榔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槟榔的功效与作用

凡以驱除或杀灭人体内寄生虫,治疗虫证为主的药物,称为驱虫药。本类

中药神曲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神曲的功效与作用

凡以消化食积为主要作用,主治饮食积滞的药物,称为消食药。被称为积

中药苍术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苍术的功效与作用

凡气味芳香,性偏温燥,以化湿运脾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化湿药。使用

中药南瓜子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南瓜子的功效与作用

凡以驱除或杀灭人体内寄生虫,治疗虫证为主的药物,称为驱虫药。本类

中药麦芽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麦芽的功效与作用

凡以消化食积为主要作用,主治饮食积滞的药物,称为消食药。被称为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