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小知识 > 健康常识 > 详情

中药红花的功效与作用

凡以调畅血脉,通经止痛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活血调经药。本类药物性能大多辛散苦泄,主归肝经血分,具有活血散瘀之功,尤善通畅血脉而调经水。主治血行不畅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及产后瘀滞腹痛;亦常用于瘀血痛证,癥瘕,跌打损伤,疮痈肿毒。

妇女瘀滞经产之证,多与肝之疏泄失常有关。故在使用活血调经药时,常配伍疏肝理气之品。同时须根据引起瘀滞的原因而选用不同的活血调经药,并进行适当的配伍。

本期中药—— 红花,本品辛散温通,为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之要药,更是妇产科之血瘀腹痛症常用药,单品酒煎服用即可效,亦可以配伍当归、赤芍、桃仁等药。可谓:临产诸症非红花不能治;产后诸症非红花不能定;气血不和诸症非红花不能调。后另附药藏红花。

中药红花的功效与作用

来源: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筒状花冠。夏季花由黄变红时采摘取管状花,注意勿伤基部的子房,除去杂质,阴干或微火烘干,此时质较软,色深红最佳。(采收花朵时,应趁早晨露水未干、苞叶锐刺较软时进行,但也不宜过早。)

相关名字:草红花。

产地:全国各地多有栽培,主产于河南、湖北、四川、云南、浙江等地。

性味归经:辛,温。归心、肝经。

功效: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性状鉴别:

中药红花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红花的功效与作用

本品为不带子房的管状花,长1~2cm。表面红黄色或红色。花冠筒细长,先端5裂,裂片呈狭条形,长5~8mm。雄蕊5,花药聚合成筒状,黄白色;柱头长圆柱形,顶端微分叉。质柔软。气微香,味微苦。

  优质正品VS市售劣药

中药红花的功效与作用

以花冠长、色红黄、鲜艳、质柔软无枝刺者为佳,贮存于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染色红花可用金橙Ⅱ、日落黄、柠檬黄、胭脂红色素或染料造假,一般红花放入清水中溶液为金黄色或橙黄色),红花本身不褪色。伪品水溶液浑浊呈棕红色,杯底有沉淀物,花的颜色会褪色。

鉴别重点:红花以花色红黄、鲜艳、干燥、质柔软者为佳。

主治病证:

1. 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

红花辛散温通,为活血祛瘀、通经止痛之要药,是妇产科血瘀病证的常用药,常与当归、川芎、桃仁等相须为用。治痛经,单用奏效,如《金匮要略》红蓝花酒,以本品一味与酒煎服;亦可配伍赤芍、延胡索、香附等以理气活血止痛;治经闭,可配伍当归、赤芍、桃仁等,如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治产后瘀滞腹痛,可与荷叶、蒲黄、牡丹皮等配伍,如红花散(《活法机要》)。

2. 癥瘕积聚。

本品能活血通经,祛瘀消徵,可治疗癥瘕积聚,常配伍三棱、莪术、香附等药。

3. 胸痹心痛、血瘀腹痛、胁痛。

本品能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善治瘀阻心腹胁痛。若治胸痹心痛,常配桂枝、瓜蒌、丹参等药用;治瘀滞腹痛,常与桃仁、川芎、牛膝等同用,如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治胁肋刺痛,可与桃仁、柴胡、大黄等同用,如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

4. 跌打损伤,瘀滞肿痛。

本品善能通利血脉,消肿止痛,为治跌打损伤,瘀滞肿痛之要药,常配木香、苏木、乳香、没药等药用;或制为红花油、红花酊涂擦。

5. 瘀滞斑疹色暗。

本品能活血通脉以化滞消斑,可用于瘀热郁滞之斑疹色暗,常配伍清热凉血透疹的紫草、大青叶等用,如当归红花饮(《麻科活人书》)。

此外,红花还可用于回乳、瘀阻头痛、眩晕、中风偏瘫、喉痹、目赤肿痛等证。

用法用量:煎服,3~1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古籍摘要:

1.《新修本草》:“治口噤不语,血结,产后诸疾。”

2.《本草衍义补遗》:“红花,破留血,养血。多用则破血,少用则养血。”

3.《本草汇言》:“红花,破血、行血、和血、调血之药也。”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含有红花醌苷、新红花苷、红花苷、红花黄色素和黄色素。另含红花油,油中包括棕榈酸、肉豆蔻酸、月桂酸、硬脂酸、花生酸、油酸等。

2.药理作用:有轻度兴奋心脏、降低冠脉阻力、增加冠脉流量和心肌营养性血流量的作用;保护和改善心肌缺血,缩小心肌梗死范围;红黄色素分离物能对抗心律失常;煎剂、水提液、红花黄色素等能扩张周围血管、降低血压。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纤维蛋白溶解,降低全血粘度。注射液、醇提物、红花苷能显著提高耐缺氧能力,对缺血乏氧性脑病有保护作用。煎剂对子宫和肠道平滑肌有兴奋作用。红花黄色素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痛、镇静和抗惊厥作用。此外,红花醇提物和水提物有抗炎作用;红花黄色素有免疫抑制作用。

3.临床研究:以50%红花注射液15ml(含生药75g),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治137例脑血栓,总有效率94.7%(山西医药杂志,1983,12(5):297)。以红花注射液15ml加入5%葡萄糖液2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半月为1疗程,疗程间隔5日,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62例冠心病。结果心绞痛有效率为76.7%,心电图有效率为65%,血粘度也有显著改善(中医药研究,1990,(5):33)。用0.5%红花酊局部外敷,治疗砸伤、扭伤所致的局部充血、肿胀775例。结果痊愈347例,好转399例,无效29例。红花临床上还用于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精神分裂症、胃溃疡、骨质增生、静脉炎、神经性皮炎、突发性耳聋等疾病。

4.不良反应:临床红花应用不当会有中毒反应。主要表现为腹部不适、腹痛、腹泻,甚或胃肠出血,腹部绞痛,妇女月经过多。主要与红花对肠管及子宫有兴奋作用有关。中毒发生时,有的可出现神志萎靡不清、震颤,严重者可致惊厥,呼吸先兴奋后抑制,以至循环、呼吸衰竭;少数病人出现头晕、皮疹和一过性寻麻疹等。与红花对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和过敏反应有关。红花中毒的主要原因一是误用,二是用量过大。因此临床上对孕妇应忌用,有溃疡病及出血性疾病者应慎用用量(煎服)不宜大,以3~9g为宜。

  附药:番红花(藏红花)

中药红花的功效与作用

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的花柱头。又名“藏红花”、“西红花”。产于欧洲及中亚地区。以往多由印度、伊朗经西藏输入。现我国已有栽培。常于9—10月选晴天早晨采收花朵,摘下柱头,烘干。性味甘、微寒,归心、肝经。

功效与红花相似,临床应用也基本相同,但力量较强,又兼有凉血解毒功效,尤宜于斑疹火热,疹色不红活,及温病入营血之证。因本品货少价贵,用量宜小,1.5~3g。孕妇忌用。

功效区别:红花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功效,多用于血瘀痛经,经闭以及跌打损伤。藏红花具有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的功效。藏红花药性比红花稍凉一些,凉血功效比红花要强。

注:内容及图片来自教材和网络,仅作科普学习,文中涉及所有方剂药物及治法为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

您可能感兴趣

中药桃仁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桃仁的功效与作用

凡以调畅血脉,通经止痛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活血调经药。本类药物性

中药苏木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苏木的功效与作用

凡以活血疗伤,治疗伤科疾患为主的药物,称为活血疗伤药。本类药物性

中药皂荚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皂荚的功效与作用

本节药物,味多辛苦,性多温燥,主归肺、脾、肝经,有温肺祛寒,燥湿化痰之

中药益母草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益母草的功效与作用

凡以调畅血脉,通经止痛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活血调经药。本类药物性

中药儿茶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儿茶的功效与作用

凡以活血疗伤,治疗伤科疾患为主的药物,称为活血疗伤药。本类药物性

中药没药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没药的功效与作用

本类药物多具辛味,辛散善行,既入血分,又入气分,活血每兼行气,有良好的

中药泽兰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泽兰的功效与作用

凡以调畅血脉,通经止痛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活血调经药。本类药物性

中药刘寄奴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刘寄奴的功效与作用

凡以活血疗伤,治疗伤科疾患为主的药物,称为活血疗伤药。本类药物性

中药旋覆花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旋覆花的功效与作用

本节药物,味多辛苦,性多温燥,主归肺、脾、肝经,有温肺祛寒,燥湿化痰之

中药牛膝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牛膝的功效与作用

凡以调畅血脉,通经止痛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活血调经药。本类药物性